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提出和推进

2011年07月04日

    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个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并列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

    纵观中国文明,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昌盛总是相互伴生。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入一个空前发展、空前繁荣的新阶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三贴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建设”……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党中央科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党制定的第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党的十五大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赋予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统一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从“五讲四美三热爱”“三下乡”“五个一工程”到新世纪的“文化体制改革”,30多年来,党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绘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画卷。

    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无疑是这幅伟大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

    一场波澜壮阔的深刻变革在文化领域全面展开。

    ——“开展试点、积极探索”阶段,从2003年6月到2005年12月。中央召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确定北京等9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和35个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

    ——“扩大试点、由点到面”阶段,从2005年12月到2009年8月。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北京等综合性试点地区率先将改革全面推开;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其他省区市,都要确定本地的改革试点地区和单位,并将改革在本省区市逐步推开。

    ——“加快推进、全面展开”阶段,从2009年8月至今。全面推开出版、发行、电影、文化市场管理等领域改革,2012年以前基本完成中央已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十一五”期间,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行业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全国核销事业编制17万多名,注销事业单位4300多个。

    全国近3000家新华书店已有2900多家改制。204家省市电影公司、293家影院及58家电视剧制作机构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改革有力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涌现出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超过或接近百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不断深化。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各级财政文化方面支出从2006年的685亿元,大幅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

    ……

    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个重视文化改革发展的国家,必定富有活力;一个文化生机勃发的民族,必将充满希望。(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