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更上层楼奔小康——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和推进

2011年06月25日

    小康生活,这个让13亿中国人最感温馨、最怀期待的目标,正在中国的时空坐标上被不断地刷新进程——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中国总体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把贫困的中国建设成小康的中国。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提出了著名的“小康”概念。在后来的谈话和讲话中,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小康目标,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逐渐清晰、具体和完整。

  1987年4月,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发展,全面阐述了他的小康社会建设构想:“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继十二大之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作了更加明确和具体阐述。

  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又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起点,是我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阶段。经历了“文革”浩劫,被折腾怕了的中国人受到小康建设“雄心壮志”的鼓舞,从而焕发出巨大的发展热情。

  万元户、专业户……在之后的10多年中,怀着对小康生活的憧憬,全社会创造活力涌动起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了更多人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机遇。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再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中国共产党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新目标的追求。

  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各地按照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国家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效带动了各地区居民收入的协调增长,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5年年均实际增长9.7%,而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7年增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年均实际增长8.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3%,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277万人……

  从雪山高原到东部沿海,从塞北草原到南粤大地,从繁华城市到优美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有理由相信,13亿中国人的全面小康梦,必将一天天变成可触摸、可感受、可共享的现实成果。(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