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大昭寺投资千万启动壁画维修工程
2013年06月24日
拉萨市文物局官员2012年6月14日在藏表示,藏传佛教圣地拉萨大昭寺已经启动壁画维修工程,投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预计总工期3年多。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具有1300多年历史,建筑风格独特,文物价值颇高,是西藏建筑、绘画、雕塑等技术的集中展示,具有研究西藏历史、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的宝贵价值。其壁画为西藏最早的壁画之一,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是西藏乃至世界文化的精髓,有“释迦牟尼八相图”、“文成公主进藏图”、“欢庆图”以及大量显密二宗佛像及观音像等,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常年受到酥油灯的烟熏,加上风、雨、雪的侵蚀,大昭寺壁画出现了壁画层与墙体剥离、细小裂缝、表面污蚀等情况,文物破损状况堪忧。
在大昭寺喇嘛尼玛次仁看来,大昭寺乃藏传佛教的根。“‘囊廓’路两侧的壁画不仅讲述了佛祖成道、宣佛等宗教故事,还涉及西藏历史、经济、艺术、医疗等方方面面,因此专家称其为一部展现藏族社会的百科全书。”
但是,从壁画破损情况看,尼玛次仁认为,“大昭寺位于中心地带,大量的生活用水从周围的居民区排放出来,难免地下管道堵塞或开裂”,“而且,夏天是西藏的旅游旺季,大昭寺每天的游客接待量高峰时能达到4000人次,人身上散发出的水分都有可能导致壁画剥落”。
拉萨市文物局副局长李粮企介绍说,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风、雨、雪的侵蚀,大昭寺壁画出现了渗水、裂缝、起甲、空鼓、脱落等不同程度的残损。他解释,壁画历经千年,尽管经过多次修缮,但风雨雪的侵蚀,游客人数激增,宗教活动频密都会加重壁画的破损程度。
据李粮企介绍,大昭寺壁画保护维修工作已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国家文物局聘请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和西藏具有壁画保护绘制经验的30多名画师,投资1000余万元人民币,“不求工期,不求进度”,争取对大昭寺内全部4050平方米的室内外壁画进行一次彻底的保护、保养和表面污垢清洁,预计总工期3年多时间,目前正在确保防水设施万无一失。
谈及对未来大昭寺的保护,李粮企称这将是一套系统工程。“去年6月大昭寺文物建筑本体维修竣工,现在壁画保护维修、安全消防设施改造以及大昭寺金顶鎏金工程正在同期进行,下半年还要开展大昭寺可移动文物的鉴定。”
另外,为了永久保存好大昭寺内壁画,大昭寺管委会首次启动了大昭寺数字壁画工程,用一比一的比例将壁画拍成数字图片,再进行数字拼图。
据大昭寺管委会主任布琼次仁介绍,为了准确无误地将壁画完整地拍下来,他们在整个墙面上搭了一个架子,然后将8部照相机固定在架子上,从不同的角度将壁画拍下来,再一张一张地进行拼接。8部照相机的距离、光圈、光线都是一样的,拼接出来后壁画的尺寸和原壁画的尺寸成一比一的比例。
据介绍,拍摄数字壁画和平常的拍照有很大的区别,数字壁画只能拍一个局部,然后再将每个局部一一进行拼接,这样文件量才能够大,信息量才能和墙面上的壁画一样,色彩才能是原色彩、高保真的。这样拼接出来的效果十分好,和原壁画是一模一样的,就连原壁画上的纹路在拼接出来的壁画上也看得十分清楚,数字壁画工程只能复制不能做任何改变。
布琼次仁说,目前,相关工作人员已完成了所有壁画的拍摄工作,做了一个数据库,现在正在进行后期数字化拼接,大概还需要2个月的时间完成整个壁画的数字拼接工作。该工程完工后,能够永久性地保存好壁画上面的信息,将为以后壁画修复提供准确的影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