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京西小敦煌里的明代壁画精品

2013年03月13日

    坐落在北京石景山模式口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始建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由明代英宗宠宦李童集资、工部营缮所修建,英宗赐额“敕赐法海禅寺”。寺里的宝贵遗产和主要特色,是大雄宝殿内保存完整的十铺明代壁画,面积达236.7平方米,距今已有560多年。

    法海寺邻近驼铃古道首驿模式口大街,远山门在山下街口,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通往翠微山脚,跨过造型奇特、小巧玲珑的四柏一孔桥,红墙碧瓦的山门赫然呈现眼前。法海寺主体中轴线四进院落,依山势逐层升高,建有护法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和藏经阁。整座寺庙布局严谨,殿宇轩昂,楼阁掩映,错落有致,系工部营缮所建造的官式建筑,一派皇家气势,等级颇高。 

    法海寺殿堂形制布局是汉藏两族僧俗官员共同设计,是明初汉藏文化交流的见证,显密兼容的理念在佛像设置、殿堂陈设、壁画内容乃至钟铭碑文等处处流露,这在北京寺院建筑史上独一无二。 

    法海寺最可观的是明代壁画享誉中外,公元1439年-1444年创作的法海寺壁画,出自宫廷画士之手,丹青妙作真正是美轮美奂,画技炉火纯青,观之满壁风动,欣赏者无不拍手称奇。 

    壁画珍藏在大雄宝殿内,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壁画精品。所绘内容是佛教世界、二十诸天、飞天仙女、动物花卉和山水祥云等。壁画工笔重彩,叠晕烘染,沥粉贴金,所绘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线条流畅,衣纹飘逸,色彩鲜艳,历经570多年,仍光彩夺目,实为我国古代壁画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壁画分布在殿内墙壁上,共有十铺,佛龛背壁的3铺,画的是水月观音,文殊、普贤菩萨。水月观音面目端庄慈祥,身披轻纱,花纹精细,似飘若动。东西墙上,画的是传说故事中的天帝、帝后、天王、信女、力士和童子等,共有35个人物,高的近2米,低的只有50厘米,并有祥云、花卉、动物等衬托。殿北两铺,为“礼佛护法图”,有30多个人物,刻画生动,肌肉、服饰都富有质感。

    全殿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佛神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神怪、禽兽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庄严肃穆、或清新明净的佛国仙境画面。所绘帝王气宇轩昂,神态威严。妇女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至于天王、金刚和力士,不仅绘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态,而且还充分表现了皈依释迦牟尼佛的无限诚心。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丽多彩,千姿百态:妇女梳各种样式发髻,戴各式首饰、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绘团凤、龟背、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通过画工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从生理特征上,使人们易于分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从服式、发式和行动举止及构图关系上,又可鲜明准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

    这些精美绝伦壁画的作者,从法海寺附近一块明正统九年(1444年)甲子冬日太监李福善等立的楞严经幢上发现,其上所题的助缘协力善人的题名中,除了瓦匠、石匠、雕花匠、妆艺匠、嵌金匠等各色工匠的名字外,还有捏塑官陆贵、许祥,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要等人的题名。经幢是法海寺修建完工后第二年所立,为工部营缮所副京囗陈敬所书,幢上所列人名无疑都是当时工部营缮所属下修建法海寺的工匠。由此可知,法海寺这些精湛的艺术杰作,就是这些画士官和画士所绘。

    1993年经文物界、美术界专家论证,这是我国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宫廷画师的精美之作,其绘制工艺、绘画技巧堪称明代壁画之最,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在壁画方面的杰出代表,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徐悲鸿、叶浅予、金维诺、张汀、侯仁之、单士元等专家均给予高度评价。

    法海寺壁画在规模、力度、气势上不如永乐宫壁画,而在人物刻画、图案精微多变,多种用金方法等画工技巧方面,法海寺壁画比永乐宫确实成就较高,在壁画制作工艺上也有新的发展。敦煌壁画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但是,敦煌壁画自6世纪发展至清代,连绵不绝,却唯独缺少有明一代的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能够以其精湛的绘画艺术、高超的制作工艺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补充这一缺憾,弥足珍贵。法海寺壁画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在世界同期壁画中占有突出地位。特别是在壁画制作与保存技法上,欧洲15世纪的壁画多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和剥裂,而我国法海寺壁画画面基本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