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古代江南吴地佛教艺术略影

2013年01月10日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一向以博大宏富著称。中国的疆域辽阔广远,不同的民族、宗教和地区各有其文化特点,又彼此沟通融会,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统。佛教文化上下两千年,中国江南地域横跨十余省,本文着重介绍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中心的吴地佛教艺术。

    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苏州名画家张僧繇应请为建康安乐寺壁画。他大笔挥洒,没几下,四条龙已形态飞扬升腾壁上。在旁观看的众人仔细分辨:“咦!怎么,四条龙都不点点眼睛?”张僧繇仅颔首微笑。众人一再请求:“点上眼睛吧!点吧!”张僧繇无奈应允,随手点了两条龙的眼睛,使龙神采更加逼真。不一会,雷电交加,两条龙竟破壁飞升而去。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成语出典。张僧繇以擅长佛画著名,他尽力吸取当时来华天竺僧人所传“凹凸”技法,善于应用中国水墨的“点、拽、斫、佛”等笔清,独创“疏钵”,所绘极富立体感。他为建康一乘寺画藻饰“凹凸花”,“远望眼晕如凹凸”,近看才知是平面,具有浮雕的效果。由于此画,当地人盛称该寺为凹凸寺。他画的佛像,如《行道天王图》、《定光佛像图》,都色彩鲜艳,形态丰盈,被誉为“张家样”,画坛“望其尘躅”,名声极大。

    东晋兴宁年间(公元363—365年),无锡名画家顾恺之也曾为江宁瓦棺寺北小殿绘维摩洁像。为了精心绘制这幅像,他闭门不出长达月余,也不允旁人偷窥。这样反而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待到画像揭幕那天,土大夫与佛教徒闻讯纷纷前来观赏:“哟!原来是维摩诘居士略带病状,正凭几若有所思呢?”“怎么,也没画眼睛?”观众正起疑的刹那间,顾恺之凝神挥毫,当众点睛。顿时,画像光彩夺目,满壁生辉。信众被感化了,于是纷纷解囊捐施,以助弘法。这幅画的技巧,典型地体现了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的主张。顾恺之作画成功的关键,则在于他既吸取印度传来的佛像画法注重比例协调,飘逸庄严之长,又体现了中国去风大炽的时代精神。像顾恺之、张僧繇这样的大画家纷纷涌现于江南,说明了产生辉煌的艺术作品需要继承、借赏,也需要融合、独创;说明了六朝时唯有江南才具备利于艺术发展的各方面条件。

    具有江南特色的佛教艺术一时汇为中国艺林的主游戏。吴兴名画家曹不兴带失倾心学习印度佛像绘法,心敏手运,力学不懈,很快便技艺娴熟。他能把五十尺娟连接一起,绘制大幅佛像,且比例得当,衣衫飘逸,体态丰腴,庄严超俗,为中国人物画开辟了新境界,被誉为中国“画佛之祖”。他的大弟子卫协,一改江南民间绘画的精犷风格,进一步学习印度绘画的巧密构思,而不设民间绘画贴近生活之长,被尊为六朝“画圣”。曹不兴的再传弟子张墨、史道硕等也工于绘佛像,以神妙著称。他们分别有《七佛图》、《维摩诘像》、《佛祖像》、《梵僧图》等传世。顾恺之亦曾师承卫协,其佛画《八国分舍利图》为传世名作。刘宋苏州名画像陆探微近承顾恺之,旁道书法,创造了“一笔画”,所绘佛像衣褶起伏转折如篆文,形态生动,秀骨清劲。其子陆绥、陆弘肃承父业,后辈如顾宝光、袁倩、袁质、江僧宝等都深受陆探微的影响,引成一大画派。张僧繇的儿子善果、儒童也以善画释道人物闻名。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人被誉为“六朝三杰”,开唐画之先声,足见吴地艺术家与佛教艺术在当时画坛的地位。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绘画相仿佛。东晋著名雕塑大师戴逵曾旅居吴地,号“吴中高士”。为使佛的形象更符合江南审美观,使佛法普及民间,他隐坐在帷帐中倾听群众对印度佛像“形制古异”的意见,然后潜心构思三年,为建康瓦棺寺“造行像五躯”。他所塑之像体现了江南秀美特色,不失清净庄重,与顾恺之画的“维摩洁像”、狮子圆(今斯里兰卡)玉佛像一起被称为“瓦棺寺三绝”。戴逵之子戴昌亦精于塑绘,所铸丈六金佛像艺术造诣极高。他曾十居苏州,后捐宅改为北禅寺。他若支慧护在吴地所造的释迦丈六金像、晋恭毫在建康所造丈六金像、观音及大势至菩萨像等都很有名,仅摄山一地,当时塑雕佛像达515尊,号称千佛,因其衣褶风格与大同云岗石窟相似,被誉为“江南云岗”。(圣域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