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焉耆国的七格星明屋

2012年10月29日
 
 

    在今天的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是汉朝至唐朝的焉耆国所在地。当年玄奘去印度取经,从今天属吐鲁番地区的高昌国向西出发,第一个到达的就是焉耆国。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焉耆国的情况:

    阿耆尼(即焉耆)国的幅员东西有300多公里,南北200多公里。这个国家的大都城方圆3公里以上。四面有山作为屏障,道路艰险难行,因而易于防守。境内泉水溪流交织如带,水便被引来灌溉田地。四季气候温和,舒畅宜人。风俗淳朴,人们真挚相处。国境内有寺庙10余座,僧徒有2000多人。他们研习的是小乘教说一切有部,这些信徒恪守戒律仪轨,持身清洁,刻苦勤奋。

    在焉耆国的南、北大寺遗址表面,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曾经发生过火灾的迹象,但目前不论是寺院还是石窟,我们都极难找到当年最主要的崇拜偶像——雕塑像的踪迹了,这是历史给于现代的中国人留下的遗憾。早在二十世纪初期,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德国探险家勒科克(A.V.Lecop)等人就曾经对焉耆国佛教遗迹进行过调查与发掘,将大量的精美佛教雕塑品运到了国外,主要收藏在大英博物馆、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这些雕塑品绝大多数是在公元7、8世纪期间制作成的,相当于汉族内地的唐朝最盛期,也是焉耆国佛教发展的高峰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早已流往域外的焉耆国佛教雕塑的大概情况。

    七格星石窟中的天人塑像都具有浑圆的面庞,下颌稍尖,眉与鼻的塑做保持着希腊、罗马雕塑的传统,但在整体面相上却是龟兹地区所常见的。天人的头上一般都戴着花冠,长披覆在双肩之上,袒裸着上身,佩戴着项圈、臂钏、璎珞、手镯等装饰,下半身穿着长裙,体型给人以丰满、健康的感觉。它们一般都披戴着帔帛,并且在双肩的后面绕成了大半个圆环,表现了丝绸之路新疆北道上天人塑像的共性,因为在龟兹国所包含的拜城与巴楚等地区都曾经发现过类似做法的天人塑像。看来,焉耆国的天人像也是主要继承着龟兹国的艺术传统,这是它们发展的主流。同样,在七格星明屋的佛寺遗址中,也发现了少量的与唐朝菩萨像风格完全相同的泥塑天人头像。这些天人塑像很象大乘佛教雕塑中的菩萨像,但它们所代表的并不是菩萨。天人指的是生活在天界乐土之中的众生,它源于古代印度的民间信仰,后来被小乘佛教的思想所吸收了,于是就成为了信仰佛法的神灵,在七格星石窟中也找到了它们自己的位置。按照玄奘法师的记载,焉耆国当时流行的是小乘佛教,小乘认为,在现在这个世界,佛只有释迦牟尼一人,教徒们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目标只能成为脱离轮回之苦的阿罗汉。那么,对于一般的信众而言,如果能在来世上升到天界中去,也是一件快乐之事,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天界毕竟要比人间美好得多,所以在焉耆国小乘佛教的寺院与石窟之中,就制作出了这么多的天人偶像。表现了丝绸之路新疆北道上天人塑像的共性,因为在龟兹国所包含的拜城与巴楚等地区都曾经发现过类似做法的天人塑像。看来,焉耆国的天人像也是主要继承着龟兹国的艺术传统,这是它们发展的主流。同样,在七格星明屋的佛寺遗址中,也发现了少量的与唐朝菩萨像风格完全相同的泥塑天人头像。这些天人塑像很象大乘佛教雕塑中的菩萨像,但它们所代表的并不是菩萨。天人指的是生活在天界乐土之中的众生,它源于古代印度的民间信仰,后来被小乘佛教的思想所吸收了,于是就成为了信仰佛法的神灵,在七格星石窟中也找到了它们自己的位置。按照玄奘法师的记载,焉耆国当时流行的是小乘佛教,小乘认为,在现在这个世界,佛只有释迦牟尼一人,教徒们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目标只能成为脱离轮回之苦的阿罗汉。那么,对于一般的信众而言,如果能在来世上升到天界中去,也是一件快乐之事,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天界毕竟要比人间美好得多,所以在焉耆国小乘佛教的寺院与石窟之中,就制作出了这么多的天人偶像。

    在七格星明屋中,还出土了不少身披铠甲的武士塑像,马、象等动物形象,以及用范模制作的烧砖天人像等,它们可能是为了表现特定的佛教内容而设计的。还有一块反映某个佛教故事的木雕像,表现的是佛陀释迦牟尼传播佛法的故事情节。从这些雕塑遗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的焉耆七格星明屋不仅具有规模宏大、辉煌壮观的佛寺建筑,而且在寺院与石窟当中还制做了丰富多彩的精美雕塑作品。在这些佛教人物塑像身上,不仅凝聚着佛陀的伟大思想,也给信众们带来了通往佛国净土世界的希望。(摘自凤凰网佛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