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探寻保定年代最早的石塔 博野兴国寺石塔

2012年09月10日

    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迅速与中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中国的楼阁式塔。在漫长的历史中,塔曾被人们译为“窣堵坡”、“浮图”、“塔婆”等,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三国之际,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图,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是中国造塔的最早记载,所造的塔当为楼阁式。三国时代的吴国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开始造塔,开创了江南造塔之先。这两个时期没有塔的建筑物保存至今,有迹可循的是一些汉代画像石上塔的形象,有“窣堵坡”的形制。

    博野兴国寺石塔位于保定市程委镇解村学校院内,是目前已知的、保定境内现存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古塔,创建于唐景龙四年 (710年), 是唐中宗执政的最后一年,正处于武则天死后和唐开元盛世之间的动荡年代。此塔原为兴国寺内之建筑, 现寺己毁, 仅存此塔。唐塔多为密檐方塔,如正定开元寺塔,西安大雁塔,此塔的建筑年代与西安小雁塔同时,风格类似。此塔体量不大,出檐参差不齐,间距也不规整,似为民间所制用来供养佛寺。 

    博野县兴国寺石塔为四方形十五层密檐式实心石塔, 通高7.51米, 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基边长1.73米, 由三层方石组成。塔身第一层由三块整石拼合, 形成塔室, 室内南面辟券门, 园券顶,可见彼时佛教建筑受印度影响颇深。门两侧有两力士像,整个券门的式样同天龙山北齐、隋诸洞窟类似,由此可见此塔的建筑年代应是南北朝、隋、唐时代。二力士像尽管漫漠不清,但看其姿态,竟同龙门卢舍那石窟二金刚像相似,应为唐武则天时代作品。券门内三侧石壁皆有造像,正对面是一佛坐像和二胁持菩萨立像,底端两侧是供养人像,中间应有字迹,但已不清楚。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高台上置莲台的手法,似乎只有唐朝流行,天龙山唐窟造像,唐贞观十三年中书舍人马周造像皆是如此。两侧二胁持菩萨立于“高脚杯”似之莲台之上,很有特点。左右两壁也是一佛二胁持菩萨造像。塔的第二层至第十五层为密檐式, 每层檐均为石雕成叠涩式样。每层为一块石料, 檐部为一块石料, 相互叠压, 塔刹为一石雕宝珠。 

    此塔全用白玉石料雕成,造型美观,做工精细,檐飞玲珑,雕饰精美,融建筑、艺术为一体,对研究唐代建筑风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它自建塔至今,已屹立千余年,期间经风雨侵蚀,战争洗礼,地震水患,但依然傲然挺立,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1993年被公布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