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既是凡人又是佛——大足石刻

2012年05月21日

    大足石刻并不仅为一处景点,它其实是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的石窟总称,这些石窟分散在县内的东南西北,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是大足石刻中最具规模、最有价值、艺术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代表。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存,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很难想象先人巧匠在当时便有如此之高的技术和造诣!大足石刻的特色是石刻极为贴近生活,即便是佛像,也带有凡人的影子,同时隐约表现了中国宗教由“相互对抗”走向“相互融合”的趋势。

宝顶山最负盛名的是千手观音像

    大足看点宝顶山石刻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宝顶镇,那里的石刻极具代表性,有很多生活化的造像,如“父母恩重经变相”展现了求子、怀胎、临产,以及温馨感人的养育子女的过程,这不失为游客向小孩解读儒家孝道的好时机。“牧牛图”长达30余米,刻出林泉山涧,其间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诗般地再现了牧牛生活。“父子不识”、“夫妻不识”、“兄弟不识”、“姐妹不识”等表现了醉酒后的昏态,可能会使饮酒发醉的游客脸带笑意。

    宝顶山最负盛名的是千手观音像,这是真正的千手观音,手像孔雀开屏巧妙地分布在88平方米的崖石上,众手千姿百态,无一雷同。释迦涅槃像,又称卧佛,全长31米,只露半身,大有藏而不露的美感。而地狱变相龛刻阴森恐怖的十八层地狱,尖刀、锯解、油锅、寒冰、沸汤等酷刑惨不忍睹,直令人触目惊心。六道轮回图反映了地狱投胎六道轮回的景象。

    来到宝顶山一定不能忽略宋代大足石刻巅峰之作——圆觉洞,圆觉洞口守着一只彪悍大石狮,洞内的数十尊造像刻工精细,衣衫如丝似绸,台座酷似木雕。洞口上方开一天窗采光,而且洞内采用托钵僧手中之钵进行排水,种种工艺巧妙之极!而高大的华严三圣像依崖屹立,身向前倾,衣袖舒展,巧妙地力学构造使文殊手中所托数百斤重的石塔历千年而不下堕。九龙浴太子图导泉水至崖壁上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下方的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灵气,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

    宝塔顶还有经目塔、圣寿寺、上大下小的倒塔等。

大足宝顶山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

    北山石刻

    北山造像以雕刻精细、技艺高超、俊美典雅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北山石刻并不是大足县最北的石刻,这里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

    北山石刻最具代表性的是转轮经藏窟,该窟造像以恬静的面部反映其内心宁静,以玲珑的衣冠显示其身份的高贵。造像飘带满身,装饰味浓,且多保存完好,宛如新刻,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其中的普贤像,具有东方女性美的特征,表情温柔娴静、典雅大方,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而数珠手观音容貌俏丽,头戴花冠,腰系围裙,身微前倾,面带喜悦,整个神态天真腼腆,幽思含情,因而被人们昵称为“媚态观音”。

    北山上还有珍贵的《蔡京碑》,虽然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蔡京是个奸诈之徒,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确实写得一手好字。

大足北山文殊菩萨

    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等石刻

    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主要有三清古洞、后土圣母龛、龙洞、真武大帝龛等道教题材。是现存中国道教石刻中造像最为集中,数量最大,反映神系最完整的一处石刻群。

    石篆山石刻是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在石窟中罕见。孔子龛内孔子与众弟子坐而论道,三身佛龛内佛态安然,老君龛内老子与法师们齐聚一堂。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宗教和谐共处之相。

    石门山石刻是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有特色,如玉皇大帝龛外的千里眼像,眼如铜铃,似能目及千里;顺风耳面貌丑怪,张耳作细听状;独脚五通大帝,袍带飞扬,有来去如风之势。三皇洞手法写实,造像“人味”多于“神味”。(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