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晋阳西山大佛:隐匿深山六百余年

2012年03月31日

    近1500年前,在晋阳西山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开凿声,经五任皇帝,历26个春秋之后,来自北齐全国的工匠们终于发出一声欢呼,大佛建成了,在这座耗尽北齐国力的大佛前,工匠们流下了欣喜的热泪。

    从那个时候起的800年间,这尊大佛便屹立在那里,默默注视着人类的繁衍发展。它目睹了隋唐的盛世,经历了五代的纷争,度过了宋金的劫难,到了元代的时候,这尊饱经沧桑的大佛终于抵抗不住历史给它带来的一次次磨难,大佛的头部颓然坠落,它的身躯便又一次沦入大自然的风雨中。

    等到我们再一次发现它时,它的真容已经无缘得见了,只是历史上曾记载了它的辉煌:那照亮晋阳的灯火,那数十米长的袈裟,那比它还高大的佛阁……一切只是我们的想象,我们的憧憬。

    早在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二年,人们便在山西建立寺院。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涌现出法显、慧远、昙鸾等一代高僧,山西也逐渐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大佛所在之处的蒙山开化寺则是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隋唐时的晋阳佛教文化更盛,可谓中原地区重要的佛都。

    从唐代到后汉的400多年间,历任太原官吏都在不断维护晋阳西山大佛。在百姓眼中,大佛极具灵气,地位非常高,而在皇家的眼中,此处形同国庙。

    元末1363年左右,因战火寺毁阁倾,日久之后大佛头部也因风吹雨蚀而风化脱落,显赫了800年的大佛就此湮没600余年。

    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

    也许有人要问,面对那么大一尊佛,人们怎么就视而不见呢?

    大佛依山而凿,经过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又长出小树蒿草,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采,且胸以下埋于崖下沙石斜坡中,致使人们无法辨清大佛,就是站在佛身上也浑然不知,难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已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

    上世纪80年代初,大佛被探佛人――太原文史学者王剑霓发现。1983年12月11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向世界发布:“山西找到埋没了六百多年的石刻大佛像”,海内外众多文史学家都为之震惊。

    翻开发黄的《人民日报》,看到了这条简讯,全文如下:“山西省文物工作者最近在太原西南蒙山北峰找到了被埋没六百多年的北齐大型石刻造像――晋阳西山大佛。据古籍记载,西山大佛始凿刻于公元551年,像高约66米,仅次于四川乐山大佛,但凿刻时间比乐山大佛早160余年。在被人誉为‘大肚崖'、’石洞崖'的地方,文物工作者发现佛像露出的胸部高15.75米,胸以下部分埋于数十米的土石中。佛像头部尚未找到。佛像背后石崖顶上的开阔地有古建筑遗迹绵延约半里。”

    据史籍记载,西山大佛位于山西太原晋源区寺底村西北二里的蒙山,始凿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天保二年 (公元551年),经五任皇帝,历时26个春秋,到北齐后主高纬时方凿成。

    专家肯定地说,佛像全高六十多米,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比四川乐山大佛低,但比其建造时间早162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作为山西乃至世界佛教建筑、雕刻史上的一大奇迹,西山大佛目前已引起国内有关学界的关注。

    中国文物学会李瑞森副会长说,西山大佛不仅是太原人的大佛,更是全人类的,它属于摩崖石刻艺术中的精品之作。

    2007年初,大佛修复工程终于启动了。应晋源区政府邀请,国家权威地质专家进驻蒙山,开始采集佛体轮廓、地下空洞、岩石构成、风化程度等方面的重要数据。在此基础上,晋源区邀请中铁西北科学院完成了大佛加固设计方案,并由山西颐田雕塑公司实施修复,首先采取保护措施,对岩体进行灌浆和裂隙填充,加固处理,随后以北齐造像风格、最先进的技术来重塑佛头,而不使大佛本体承重。

    “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现存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众多学者、专家认为,如果王剑霓的发现得以证实,将使西山大佛成为世界“双最”,大佛必将成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吸引世界的一张“金名片”,提升山西的旅游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