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道教的劝善伦理与心灵环保

2011年12月19日

    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经济空前繁荣,人类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过度消费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究其原因,这些问题存在的关键还是人心的贪婪,人类的贪欲之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于是,有人提出“心灵环保”问题,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有远见的。我们要提倡生态环保,更要提倡“心灵环保”。所谓“心灵环保”是指对人类心灵的净化和对品德修养的提升。只有不断强化“心灵环保”意识,涵养心灵,使内心充满愉悦、阳光、快乐,那么很多社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道教的劝善伦理,主要是教人为善,不要为恶,强调个人的积善立德和人格修养。历代以来,道教始终以善道教化为己任,一方面积极地用自己的理论、观点向社会宣传,引导人们学善明善,期望整个社会风俗淳朴、道德高尚;另一方面则更加提倡修道者身体力行,主动去做好事、行善功。道教的劝善伦理,对中国社会的民风、民俗、伦理道德及民众心理均产生过很大影响。特别是在端正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心态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善用道教的劝善伦理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培育人们的精神品质和人格修养,提升公民道德和公众爱心,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幸福和谐。本文仅从道教的尊道贵德、少思寡欲、行善积德、济世利人、慈心于物的劝善伦理出发,对其在心灵环保中的积极作用作一简要阐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尊道贵德对人格修养的培育

    尊道贵德的劝善伦理,要求人们清静无为、淡泊名利,有利于个人品德修养的培育。道教以“道”名教,就是以道作为它的基本信仰。《老子想尔注》称:“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从而确立了“道”的崇高地位。《道德经》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教尊“道”为最高信仰,并教导人们学道、修道、行道、弘道。至于“贵德”,道教以得道为“德”,即修道有成,与道一体,长生久视。《自然经》称:“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宋徽宗御注《西升经》则称:“道之在我者为德。”“德”是道之功,道之用,道之现。道生万物,不自持以为功,生而不有,长而不宰,完全自然无为。要求学道者,清静无为、淡泊名利,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这种“尊道贵德”的思想理念,对于提升社会伦理和培育个人品德修养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尊道贵德的劝善伦理,要求人们柔弱不争、慈爱宽容,有利于人格修养的培育。根据尊道贵德的要求,修道者必须要具有高尚的品德,有了高尚的品德才可得道。所以,修道应以德为基。对于广大道教徒来说,修道的先决条件就是立德,立德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功德。其关键在于提高自我修养,遵守“道”的法则,保持内在修持和外在行为一致,以清静无为、柔弱不争、慈悲宽容、淡泊名利的心态为人处世。道教强调“尊道贵德”,就是要求道众修身积德,劝善行善,使天下道普德溢,太平仁爱。这种劝善思想,是一种人格修养,更是一种心灵环保,对于当今社会民众“人格修养”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少思寡欲对健康心态的培育

    少私寡欲的劝善伦理,要求人们以感恩之心对待自然,从而树立正确的物质消费观。如何才能节制欲望,使人回归自然本性。道教提出了“少私寡欲”的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去甚、去奢、去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欲望不可贪,要顺其自然,行于当行,止于当止。钱财皆为身外之物,要取之有道,得之有理,享之有量,不可贪之过甚。只有知道满足,才不会遭辱身之祸,只有适可而止,才不会遭亡身之灾。“少私寡欲”就是要求人们少私欲、远贪欲,保持内心清静、阴阳平和,做到淡泊名利,常怀感恩之心。保持“知足之足,常足”的心态,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

    少私寡欲的劝善伦理,要求人们以宽容之心对待自然,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道教少私寡欲的伦理告诉我们,“欲者,乃凶害之根;为人之道,要知足”。我们要从自然界的整体利益出发,彻底摒弃狭隘的人类利益主义,树立返朴归真、自然无为的价值取向,倡导少私寡欲、见素抱朴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积极倡导少私寡欲的劝善伦理,全面提升人类社会感恩、宽容的健康心态,进而维护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保持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行善积德对幸福人生的培育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提出修德能长寿、行善有福报的观点。这种劝善伦理,强调的就是一种行善积德思想,是一种乐善好施的人生观,自然有利于幸福人生的培育。

    行善积德的劝善伦理,要求人们淳朴善良、慈爱和同,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培育。在行善积德伦理思想指导下,道教提出了幸福人生的理想社会,那就是《度人经》所描述的“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道教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就是“太平”世界的理想,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都是亲兄弟、亲姐妹,彼此之间没有压迫、没有欺骗、没有嫉妒、没有仇恨、没有偷盗、没有邪淫,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国家平安,人民富裕,生活幸福。这样的世界就是“大同”世界,道教称之为“太平”世界。虽然这种太平世界是用劝善伦理来规范的,是一种理想和追求,但是道教行善积德的道德伦理,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这种道德伦理既可以促进人们弃恶从善、积功累德、弘扬正气,又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