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能太过极端
2013年10月15日
有一些事不要老是从人为的或者从外物的角度上找原因,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七章里讲到,当时的君王、当时的侯王和圣人——不是那个猴,是诸侯的侯,侯王和圣人如果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的话,老百姓就会说他“功成事遂”,就是你所有要办的事业都达到了目的,“遂”就是顺遂、遂愿、符合,都很顺利,符合愿望。“百姓皆谓我自然”。这个“我自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老百姓说这是我干成的,这是我自己要干成的。什么是最成功的政治呢?就是把领导的或者是政治家的——在当时来说谈不上领导谈不上政治家了,就是君王的那种意图变成了老百姓的愿望、变成了老百姓自己的利益,变成老百姓自己去把它做成,而且做完了以后,老百姓相信这是我们把它做好的,是我们愿意这样做的。
所以这也是一个自然之道,这可以说是老子的一种理想政治,不是靠你苦口婆心、不是靠你耳提面命、不是靠你手把手地教,而是老百姓自己把它做好。当然这里也有理想主义的一面: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既然什么都强调自然而然,咱们谁都甭管了,就让它自然吧,“非典”来了,甭管它,它自然而然到时候也就没了。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我说老子不能当饭吃呢?你要真正拿这当饭吃,说以后咱们大家什么事都不干,上班时间每人一杯茶就在那儿喝茶,然后拿一本书看一看,然后你又领工资,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
关于自然的这个意义是特别好的,在讲自然的同时,老子对于一些人为提倡的东西抱怀疑的态度。老子他挺“各”的,他讲一个道理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说大家都知道美是美丽的,这就太坏、太糟糕了。还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说都知道善是善,这反倒不善了。老子善于逆向思维,别人都这么说,他就反着说,或者别人都这么想,他就逆着想。
我们有很多大家,比如说钱锺书先生就说“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这个话不能完全说得通,他说因为从概念上说美和丑是同时存在的一对概念——大意如此,我不是复述钱先生的原话。就是说美就是美、丑就是丑,比如说一个美女西施一个丑女东施搁在一块儿,大伙儿都瞅着西施顺眼是不是啊?这个不能说因为有西施才出来的东施,他这个道理是从语义上从逻辑上讲。钱先生讲得特别好,但是我对老子这个话的理解是从经验上理解、从人生的经验上理解。我觉得什么叫“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你只要在单位搞一回评工资就知道了,说工资这回提百分之二十,找最美最善的人来给这百分之二十,其他不够美不够善的工资一率不提,再评出百分之一的又丑又恶的人咱们给他降工资、降百分之二十。你说这个单位还有宁日吗,这个单位还搞得下去吗?非常的难,为什么呢?
当你有了一种提倡、一种追求的时候,首先一个美字就破除了人和人之间生来平等的这个观念。怎么平等呢?人的模样——女性的模样都能赶得上巩俐、章子怡吗?男性的模样——举不出例子来,我不注意男性,这个俊男都是谁,周杰伦?刘德华吧,我不觉得他特帅,就说周杰伦、刘德华吧,咱们这个模样也不像周杰伦和刘德华,所以这个标准就很难选取和确定,它把平等的观念、绝对平等的观念破除了。
第二,大家就都追求这个美,我要美怎么办,我就得美容,美容你弄过头了就出现了好多美容变成毁容。这样的故事很多:追求尽孝道,过去说天下要举孝廉,中国封建社会都有这样的全国评孝子,也会出现过分的情况。“二十四孝”里有好多故事都非常的过分,父母生了病想吃鱼怎么办,又没有破冰的设备,就脱光了趴在冰上把冰化开然后够一条鱼,这太矫情了是不是?而且这个也不容易啊!这人得有多热才能把冰给化开啊?这不符合以人为本了,和老子的思想也不吻合了。
第三,它还会有虚假,咱们过去有一个时候看一个人学习得好不好、看一个人的思想好不好,要检查他的日记,于是有一些人就把写日记变成登龙奇术,就是甭管真的假的,你每天日记上记第一你有觉悟,第二你干了好事:今天做讲座,一进门就看到那里有一团火,就扑上去了。这好,日记上有这么一条,真过了二十年再来评这个日记,人家早不知道有火没有火了,你写上去了也就出现虚假了。《官场现形记》最可笑了,说是上边有一个官吧,一个巡抚,按照现在说就是一个省级的官员上任了,这个大官最喜欢的就是朴素,他最恨人穿好衣裳,他最希望的就是人衣服上左一个补丁右一个补丁。底下的官员一听,哎哟,他们穿的衣服都太漂亮了,就冲这个弄不好当场就找一个毛病,就给革职了,摘了乌纱帽。怎么办呢,赶快买旧官服,一时间自由市场上旧官服的价钱变成了新官服的几倍,二百块钱你可以买一身新官服,但是你要想买一身破烂官服得一千块。到了这个程度,这真是可笑到了极点,也丑恶到了极点。
这说明什么呢?就是提倡任何一种对价值的追求都有它自己的反面,都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
当然不是说老子说的都对,说以后咱们不准说谁美谁不美,也不准说谁善谁不善,大家来了以后每人每月工资三千块钱全一样。这个是行不通的,该提倡的东西要有,该反对的东西也要有。但是老子提醒不能极端,不能过热,所以我说老子有时候是“凉药”就在这里。
当然你贬斥美善也不行,你贬斥太多、非议太多的时候看看《老子》,帮着你消化消化。你不要过于追求刻意地去做什么,这一方面老子的见解实际上是对现在这个所谓后现代世界的启示。(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