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毛那么爱用数字给歌曲专辑起名?
2014年12月02日
纵观欧美乐坛,用数字为专辑和歌曲命名的例子不胜枚举,专辑方面譬如披头士的《1》(维基词条里,仅用数字“1”命名的专辑就超过了40张)、U 2的《7》、碧昂斯的《4》、A dele的《21》,还有Jake B ugg的《两根手指》、老保罗P aul McC artney的《三条腿》、黑色安息日的《七颗星》……
单曲名称用数字的案例更是不计其数,光维基百科英文版里就列举出了232条跟歌曲有关的数字,小到0,大到无限大,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数字,都成了音乐人给作品取名的素材。不像专辑名中的数字那般浅显易懂、粗枝大叶,歌曲标题的数字通常与歌曲内涵高度关联,更加抽象,加减乘除甚至圆周率都出来了。
华语歌手也曾经掀起一阵以数字命名专辑的风潮,这些数字或是对歌手本人来说具备重要意义,或者是在整个时代背景下有特殊指向,有些是借数字抒情,有些则将数字深化为专辑里的音乐概念,各有各精彩。
李志 《1701》:李志刚刚推出的新专辑也用了数字,他说名字和音乐本身没啥关系,1701是个门牌号码,乐队在那里排练了一年。
萧亚轩《1087》:“1087”的意义,是指萧亚轩当时因种种纠纷而无法发片的日子总和,凸显在歌迷千呼万唤下终于等来这张新作品的不容易,之后萧亚轩又因为脚伤停工139天,改版专辑索性叫做《1087+139》,实在是命途多舛。
蔡依林 《Jolin 1019》:蔡依林1999年出道的第一张个人专辑,10谐音“依林”,19则是她当时的年纪,人生中青涩美好的年华,在这张充满少女情怀的作品里得到了记录。
方大同 《15》:这张专辑渗透进了方大同的个人成长经历,也是他对音乐的情怀体现,因为“15”岁是方大同开始学吉他的年龄,方大同希望这是一张回到“15”当时的专辑,那样年轻单纯、那样简单快乐,同时充满勇气、力量、积极和创作欲望的一张专辑。
陈琳 《13131》:这是陈琳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张大碟,“13131”代表着“DaDiDaDiDa”,当年文案里说这是代表着快乐的符号,陈琳想带给大家的是能够让心情放晴的音乐,然而伊人却选择最不快乐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声声叹息。
艾敬 《我的1997》:《我的1997》是艾敬一炮而红的代表作,也是个人情怀和时代大背景相得益彰的经典金曲,以这首歌命名她在1993年的首张个人专辑,当然无可厚非。
谭维维《3》:空间有长、宽、高3个维度,物体有固、液、气3个状态,光有红、蓝、绿3个基色,简谱里的m e用3来表示,而谭维维的这张唱片为什么叫《3》?自己琢磨去。
林俊杰 《编号89757》:林俊杰解释《编号89757》概念是以一个来自3005年的未来战士角度,来关注今天的世界、生活,89757是机器人的编号,而自己就是机器人的化身,他希望通过充满科技感和梦幻色彩的时尚音乐,带给歌迷前所未有的体验。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蔡旻佑 《19》:褪去了18的青涩,未满20的成熟,19岁的天真幻想,19岁的多变弹奏———这是蔡旻佑首张个人专辑《19》的命名意义,就是他当时的年纪,青春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陈奕迅 《七》:关于陈奕迅的“七”———幸运数字“7”,身高1“7”3cm,体重“7”0公斤,是MyN o.“7”,是国语A lbum“7”,是E ason B irthday“7月27”,是随意抬头望“7:27”,是E ason第“七”个明星生涯,是E ason将“7”文上了身……(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