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梦境调节心理
2014年03月18日
我们经常会见到一种现象,就是梦会成为人们聊天当中的话题。老辈人说:“如果梦到不祥的事情,早上说出来,就破(解)了”。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这项行为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因为让大多数人直接去体验悲伤、恐惧等负性情绪不十分容易做到,再加上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是向外的,很少会静下心来体会内在的情绪波动。但是复述梦境却很容易体会到这些情绪和感觉,这样就初步达到了关注自己内心感受和活动的目的。
也就是说,通过梦境去进一步了解自己在梦境中是如何进行心理调节的,将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
通过梦境来了解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的方法就是寻找梦境的主题或基调。
一个梦的情节也许曲折复杂,但主题和基调却简单鲜明,比如战斗、被追赶、考试、飞翔、恐惧、浪漫等等。它们便代表了梦者在潜意识层面所做的心理调节或心理上的某种应对模式。下面我们以一个具体梦境分析为例来说明这个分析方法。
“我经常会梦到走在胡同,与对面来的几个人搏斗。一遇到他们我就想冲过去打。当我打不过时,就会机智地全身而退。有时,也会有一个男的出来帮我逃走,但我边走边伺机乘他们不备时还手。”
这个梦境的主题即是“搏斗与逃跑”,这时便可以确定梦者的一种心理调节或应对模式是“搏斗与逃跑”。梦者可以由此展开探索,对面来的人是谁?这几个人也许梦者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见过,那在这几个人身上有没有带给梦者熟悉的感觉和特征?这些熟悉的感觉和特征,在梦者现实生活中周围的人里能否找到?比如对面来的人,其特征和感觉跟梦者的家人非常相似。到这儿,梦者便可以断定,他在与家人的关系上,有通过不停地“搏斗与逃跑”这样一个心理调节过程或应对模式。
在上述梦境中有很多事物,也许并不知道它们的象征含义。但梦者却清楚地觉察到他有这样一个反应模式。也许,此时你会问,知道这有什么用处吗?这在人希望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的意义上,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也许梦者在了解这个梦境之前,紧张的家庭关系给他带来的苦恼,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与家人总有无法避免的摩擦。了解他的这个梦境之后,当再次有摩擦发生时,梦者便知道自己会有“搏斗与逃跑”的心理反应,这时他就可以选择或决定用还是不用这样的反应模式。从而为建立新的、积极的反应模式或调节方法创造了可能。这在梦者的心理成长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心理调节方法适用于三类梦境———记忆最深刻的梦境、不断重复的梦境、连续剧式的梦境。
这种分析方法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仅适用于三类梦境———记忆最深刻的梦境、不断重复的梦境、连续剧式的梦境。之所以选择这三类梦境,是因为它们在梦者无数的梦境中相对稳定并且是梦者最为关注的。从心理治疗的角度说,这样的梦更具有分析价值。记忆最深刻的梦境,是梦者所做的一次关键的心理调节。
比如,一位中年女性梦到一次婚外情,整个梦境的基调是“浪漫”。这便是她在夫妻间性生活缺乏时,所做的心理调节;不断重复的梦境,是梦者反复使用的心理调节方式或应对模式,上面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况;连续剧式的梦境则反映了梦者心理调节方式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梦境钦佩不已,梦境中的心理调节就是梦者忠实的“心理的自疗师”,也许就是因为我们有梦,所以,我们在艰难困苦时总能看到希望,在得意忘形时总能获得警示。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先把上面的方法学会。(来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