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物质运动发展的外在特征(状态论)
2013年04月07日
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余气之潜然而动,爱气之潜然而哀,胡得而治动?对曰:得之衰时,位而观之,佁美然后有辉。修之心,其杀以相待,故有满虚哀乐之气也。故书之帝八,神农不与存,为其无位,不能相用。
问:运之合满安臧?二十岁而可广,十二岁而聂广,百岁伤神。周郑之礼移矣,则周律之废矣,则中国之草木有移于不通之野者。然则人君声服变矣,则臣有依驷之禄,妇人为政,铁之重反旅金。而声好下曲,食好咸苦,则人君日退。亟则溪陵山谷之神之祭更,应国之称号亦更矣。
——《管子.奢靡》
译文:
问:沮闭宣畅的阳气,使它如同言辞一样静默,但阳之余气尚潜在萌动,虚气尚潜在有怨,这样如何能够制止动乱呢?回答说:当德望衰微时,按五行的位置加以观察,便深得其中的奥理,就会情怡色悦。努力学习五行相克的道理,用以对待情势的变化,则可察知满虚哀乐之气。古书记载了八位先帝,唯独神农的事迹没有流传下来,因为他没有依据五行之位观德,也未能利用五行相克之道。
问:国家盛衰的命运如何得知?回答说:二十年后齐国可以实现霸业,再过十二年又有新的摄政者强大起来,百年之后齐国日趋衰微。是时,周郑的礼制改易了,周朝的律令废除了,中原的草木有的将被移至蛮荒之地。既然君主的声乐与服饰都已变化,大臣则必定有拥有千乘驷马的俸禄。妇人为政,铁的价值反而比青铜还高,听的是喜欢下里巴人的曲周,吃的是喜欢咸苦之味的饮食,于是人君的权威日益消损,甚至溪陵山谷之神的祭祀也改变了,就连国家的称号也改变了。
【评析】
明白“五行相克”的意义
“问:沮闭宣畅的阳气,使它如同言辞一样静默,但阳之余气尚潜在萌动,虚气尚潜在有怨,这样如何能够制止动乱呢?回答说:当德望衰微时,按五行的位置加以观察,便深得其中的奥理,就会情怡色悦。”
——“当德望衰微时,按五行的位置加以观察,便深得其中的奥理,就会情怡色悦。”即运用“五行相克”原理观察国家或社会,便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懂得“五行相克”的道理
“努力学习五行相克的道理,用以对待情势的变化,则可察知满虚哀乐之气。古书记载了八位先帝,唯独神农的事迹没有流传下来,因为他没有依据五行之位观德,也未能利用五行相克之道。”
——“努力学习五行相克的道理,用以对待情势的变化,则可察知满虚哀乐之气。”
把握“五行相克”的规律
“问:国家盛衰的命运如何得知?回答说:二十年后齐国可以实现霸业,再过十二年又有新的摄政者强大起来,百年之后齐国日趋衰微。是时,周郑的礼制改易了,周朝的律令废除了,中原的草木有的将被移至蛮荒之地。既然君主的声乐与服饰都已变化,大臣则必定有拥有千乘驷马的俸禄。妇人为政,铁的价值反而比青铜还高,听的是喜欢下里巴人的曲周,吃的是喜欢咸苦之味的饮食,于是人君的权威日益消损,甚至溪陵山谷之神的祭祀也改变了,就连国家的称号也改变了。”
——即运用“五行相克”原理,可察知当前、预测未来。因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五行相克”就是揭示这种规律运行发展的内在法则。
该段既说明了“气”与“五行”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揭示了“五行”的伟大意义。
古代先贤们创造了“五行”,在几千年的实践运用中也证明了“五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早人们就将易经八卦与五行联系在一起研究,可以肯定的是,两千六百年前的管子时代,“五行”即已充分运用,管子还以“八位先帝”及神农为正反事例论证“五行”的意义。
五行含义: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代表了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物质特征,或曰五种物质“元素”、“符号”,类似于现代的元素符号。比如:
金——西、秋、燥、白、皮、鼻孔、肺脏、大肠,包括所有金属物性质的物质。
木——东、春、风、青、筋、眼睛、肝、胆,包括所有树木花草等的木质物质。
水——北、冬、寒、黑、骨、耳朵、肾脏、膀胱,包括冰、雪等所有水质物质。
火——南、夏、暑、赤、脉、舌头、心脏、小肠,包括热、阳、灼等火类物质。
土——中、长夏、湿、黄色、肉、嘴巴、脾脏、胃,包括所有中性特性的物质。
五行特征: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克,即:降(降服)、灭、制,或阻碍、反对、憎恶等之意。
生,即:降(降生)、兴、建,或传承、遵从、倡导等之意。
其实,应当从更加宽广的视角看待和理解相生相克,在宇宙万事万物中,所有事物的“矛盾”关系,或者相辅相成关系,皆可理解为相生相克关系,比如生与死、破与立、新与旧、兴与衰、提出与否定、成功与失败、新生与灭亡、革故与鼎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