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中医常说的“五行”究竟指什么

2013年03月28日

    四时阴阳,阴阳四时,就是四季阴阳的消长变化,或者说是阴阳的四季消长变化,是万物产生和灭亡的本源,高明的人,应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化育生命的根本规律,这样就能够和地球上的万物一样生长沉浮。

  阴阳原本是简单的阳光的向背和温度高低的变化,这是化育生命的基本条件,化育生命的本源,但是一旦形成了生命,生命活动就极其复杂了。于是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原本属于研究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范畴,后来人们把它和社会知识以及思维知识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这就把它上升到了哲学的地位。

  阴阳和五行既是自然规律,又是生命规律,各位关心健康的朋友,就需要了解中医阴阳和五行的一些常识及其和健康的关系。

  一个傍晚,门诊来了个女孩看病,陪着来的是她妈妈。女孩25岁,看上去,她双目呆滞,愁容满面,言语迟钝,动作迟缓。我心中立即就有了诊断的方向,这应当是精神躁狂抑郁症的抑郁状态。

  我问:“你的这种状态有多长时间了?”

  她妈妈说:“3年了,不过总是春天犯,夏天过了就好了,就能正常工作了,冬天也还可以。现在春天来了,她的病又复发了。”

  我说:“你早晨赖床吗?”

  女孩点点头,慢慢地说:“早晨对我说来是最痛苦的时候,每当早晨醒来,心情十分郁闷,全身重度疲劳,赖床难起,脑子就像一团糨糊,思维迟钝,胃肠呆滞,什么都不想吃。心理和身体的痛苦,使我痛苦难耐,痛不欲生。可是一到下午3点以后,我的心情就好了一些,身体也轻松了,脑子也活跃起来,也可以看书了,甚至可以到实验室做实验、写文章了。今天是晚上来您这里看病,如果是早晨和上午,我就根本起不了床,也说不了这么多话。我一直奇怪,为什么会是这样?3年了,都是春天犯,早晨重。过了夏天,过了中午,就慢慢地好起来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她的抑郁症总是春天复发,而复发的时候会有晨重夜轻的表现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中医的五行说起。当然在讨论五行的时候,也还会涉及阴阳。

  提到五行,很多教科书都是这样写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5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5种物质的相杂和相合而化生的……它在中国思想史上,属于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

  这种认识影响很广。

  一个学生对我说,他们乡下有一个医生,在自己的诊室里布置了五行。他在东墙上挂着一个木雕,代表东方木;西墙挂着一个现代仿制的编钟,代表西方金;靠北墙的条案上放着一个大花桶,里面放着多半桶水,代表北方水;靠南墙的两个窗户之间,有一个火炉子,代表南方火;诊桌放在房间中央,在诊桌的下面,有一块没有铺地板砖的地方,用黄土夯瓷实了,代表中央土,据说这黄土还是特意求人从陕西黄土高原上运来的。

  一位中学老师也问过我,他的女儿找人算命说,命中缺水,纠正的办法是在床下放一瓶水打开盖子,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两个真实的故事,其实都出于对五行的误解,是把五行和五材混淆了起来,把五材当作五行了。

  在古代,五行和五材的概念是同时存在的,用的也都是木、火、土、金、水这5个字,但根本不是同一个层面、同一个层次的东西。

  先说说五材。《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明确说这是人们可以应用的五种材料。用于干什么?《尚书大传》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水和火是人们用于做饭炒菜的,木材和金属,是人们用于制作生产工具和盖房子的材料和构件,广博的土地是万物所化生的地方。这些都是可以被人们利用的东西、物质、材料,讲的都是五材,根本就不是五行。

  我们再来看看五行。五行学说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某些细节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观点是自然的、正常的,我今天不讲五行学说形成的历史过程,而是谈谈《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原本的意思究竟是什么,这个学说和人的健康养生有什么关系。

  古人在表述问题的时候,用词用字是非常严格的,五行用的是“行”字,而不是“材”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行,人之步趋也。”就是人迈步往前走的意思。直到现在,现代汉语所说的行动、运行、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的“行”字,都是这个意思。

  文以载道,所谓五行,是指自然界气的5种运动趋向、运动状态。

  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意思说得十分明白,五行和阴阳一样,都是揭示天地之气变化运动规律的。天地之气相合,地面上有了昼夜和四季,就有了阴和阳。有了昼夜和四季,于是也就有了五行。

  “行”就是运行的意思,为什么叫“行”?因为气的运动趋向或者说是运行方式不同,所以叫“五行”。1800多年前,班固等人写的《白虎通·五行篇》也说:“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

  五行为什么用“行”字呢?是为了代表天地之气、大自然之气的运动、运行这样的含义。《黄帝内经》里,把五行还叫五气、五运、五常,可是从来没有用过“五材”这个词。《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五气运行,各终期日”,是说气的五种不同运动趋向,各自按照规定天数来主持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素问·气交变大论》说:“五运更治,上应天期。”是说气的五种不同运动趋向,交替主持管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轮流交替值班,值班的时间是上应天期的,也就是有固定天数的。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五气倾移,太过不及。”如果气的五种运动趋向发生异常,这就叫倾移,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太过,太过头了;二是不足,就是不够正常水平。

  可能有人会说,这里用的五运、五气都没有直接说是木、火、土、金、水呀!请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的话:“五常之气,太过不及,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意思是说,五种常规的气的运动趋向,发生异常的时候,可以是太过,也可以是不足。五常之气是什么呢?就是金、木、水、火、土交替运行的天数,造就了寒、暑、燥、湿、风不同气候的降临和变化,这都是天道,这都是大自然的规律。

  这些话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木、火、土、金、水五行,就是五气、五运、五常,就是气的运动趋向,根本不是五种物质,或者材料、元素。(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郝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