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阴静阳躁

2013年01月31日

    搜遍整部《黄帝内经》,我们只得四个字:“阴静阳躁”。《内经》中似乎只有这四个字可视为对阴阳的直接定义,因此我们要准确的理解静与躁的含义。

    静与躁显然是言运动的,因此应从运动角度加以考察。我们观察身边事物,所有的东西不是正在动就是静止不动,只有这两种情况。那么,为什么有些东西动,有些又不动呢?毛主席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为什么灰尘不会自己跑掉,而树又欲静呢?

    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看见那些不动的东西都不会自己主动的去改变自己,他们天生欲静或不欲动,即不想改变,这是他们的本性,我们称之为“静性”。那么,若要这些东西动起来,必须要有使他变动的力量,如扫帚,风等等,这些力量是使那些欲静的东西变动起来的原因,他们总是想要改变,天生就欲动或不欲静,这也是一种本性,我们称之为“躁性”。

    所以“静”的含义是“欲静”,“不想改变”,这种本性古人称为“阴”;“躁”的含义是“欲动”,“想要改变”,这种本性古人称为“阳”。

    树欲静:树自己本不想动,总想静下来,可是那个风却总是使他不停的动,于是树为阴,风为阳。灰尘本身也不想动,也欲静,想要让他走,就必须拿个扫帚强迫他走,于是灰尘为阴,扫帚为阳。我们看到动的东西,一定有推动他变动的力量存在,我们看到不动的东西,一定没有那种使他变动的力量存在或那种力量不足以使他产生可观察的变动。因此,“阴静阳躁”可解为:本性为“欲静,不想改变”者,谓之阴,本性为“欲动,总想改变”者,谓之阳。(来源:《阴阳系统论——中医理论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作者: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