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章句》的阴阳观念及其传承
2013年01月17日
处于历史时空中的《楚辞》,不仅是屈原、宋玉等作者的《楚辞》,也是刘安、班固、王逸、洪兴祖、朱熹等众多阐释者的《楚辞》。就《楚辞》阐释史而言,王逸的《楚辞章句》(以下简称《章句》)无疑是其中影响最著者,而阴阳观念则成为王逸解读《楚辞》的利器。
阴阳观念:《楚辞》的解读利器
《章句》中的阴阳阐释多达百余处。王逸在《楚辞》的文字表现与文意所指之间,安放阴阳思想作为解释的工具,赋予《楚辞》的艺术手法某种确定性。于是,《章句》中的屈原,拥有被汉代文人改造过的阴阳观念,他不但相信阴阳宇宙观,也在阴阳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个人修养、为人处世,参与政治活动,甚至服食求仙。屈原身上带有明显的汉人色彩,成为王逸心中的理想形象,并借此隐约回应了扬雄、班固等从汉代儒家正统观念出发对屈原的攻击。王逸有意将屈原拉入扬雄、班固等的世界,论证屈原非但不与汉人的价值体系相矛盾,而且是完全符合此价值标准的理想范式。
王逸的阴阳阐释是汉代阴阳思想大背景下的产物,原始阴阳思想的承续与思想新质的生发都在《章句》中有所体现。进入汉代的阴阳思想带有深刻的五行烙印,《章句》在运用过程中,即有对这种烙印的习得,这是《章句》阴阳思想与《楚辞》原作中阴阳思想的最大区别。《章句》中的阴阳四分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其意义不只是将阴阳思想更为严密化,也使得阴阳思想为时代环境所用,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也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具体到《章句》文本中,五行与阴阳结合的五数、支撑时间的大小两个循环以及依次而来的行为准则都有明显的汉代特质;而有关九数、魂魄、宇宙生成的探讨,阴阳运转的状态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规范,则多承原始阴阳思想与《楚辞》原作中的描述而来,是对阴阳思想的直接发展,它与阴阳五行一线的思想有距离,对楚辞学的影响也更为久远。
后世阴阳阐释的建构与解构
《章句》的阴阳阐释对后世楚辞学影响巨大,这种影响往往通过后人正面的继承或反向的背离来映现。宋以前的《楚辞》阐释者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沿着阴阳建构的路线继续发展,其代表为《文选》李善注、洪兴祖《楚辞补注》等;一派则与《章句》相背离,逐渐解构《章句》无所不在的阴阳思想,其代表为《文选》五臣注、朱熹《楚辞集注》等。
阴阳建构的一派,在对王逸阴阳思想接受的基础上有所修正,其中《楚辞补注》非常有代表性。《楚辞补注》对《章句》修正的方式有三:一是运用王逸之后的阴阳新论进行补充,如《管辂别传》;二是引用王逸之前的文献对王说进行修正,如《谷梁传》;三是根据《章句》文意,作延伸性说明。但就阴阳思想来看,两者无论是主要观点还是阐释方式,都没有本质区别。解构阴阳的一派,也并非完全弃置阴阳思想,而是有意识地将《楚辞》阐释从思想层面转移到艺术层面。如《楚辞集注》在运用王逸的解说时,常常有意识地剥离阴阳,明显是选择性的回避与舍弃,对《离骚》“惟庚寅吾以降”的解读,就将《章句》阴正、阳正的观点舍弃了,对“庚寅”二字未作阐释。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解读中阴阳字眼的减少,并非完全因为阴阳思想的轻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章句》的权威阐释已将阴阳观念与《楚辞》文本紧密联系,并已化为常识,不需要时时出现,阴阳思想从显性走向了隐性。
宋代以后,尤其到了明代,对《章句》阴阳阐释的解构业已完成,《章句》一系的阴阳阐释已经较为稀薄,尚且留存在各家阐释者书中的阴阳字眼也多是针对《楚辞》原文而发,或者源出哲学传统中的阴阳思想。汪瑗《楚辞集解》有明显的解构倾向,但即便是反对王逸之切如汪瑗,也并非对阴阳观念弃如敝履。如其对《楚辞·东君》中“操余弧兮反沦降”一句的阐释,不但直言“日下而入太阴之中”,还援引王逸之说曰:“言日诛恶以后,复循道而退,下入太阴之中,不伐其功也。”显然,无论是王逸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阴阳思想的沾溉。这也可以证明,在中国阴阳思想发达的哲学传统中,《楚辞》阴阳阐释是何等的根深蒂固与顽强坚韧。
从各家阴阳阐释的不同运用中,我们可以看出时代思潮的巨大影响。《章句》之所以大量运用阴阳思想阐释《楚辞》,根本原因在于汉代探究天人、综括宇宙的阴阳观念之盛行。汉代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思想环境,也就使得《章句》成为阴阳阐释的鼎盛。李善注、《楚辞补注》不过是承其余泽而已。到了唐代,社会思想趋向多元化,阴阳观念虽有所淡化,但是去汉未远,其阐释仍然在阴阳思想的笼罩之中。宋代理学兴起,形成了不同于汉人的人生观念,其宇宙观也在汉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才能出现朱熹《楚辞集注》这样具有颠覆意味的著作,才会以一种崭新的方法与理念去研治《楚辞》。明清继承汉宋学统,离阴阳思想已经比较遥远,对个人更加重视,大胆创新十分流行,才会有汪瑗《楚辞集解》的破旧立新,也才会有蒋骥《山带阁注楚辞》的继承发展,使得解构阴阳成为《楚辞》阐释的时代主潮。《楚辞》阐释的最终指向还是文本,各家注释对于《章句》阴阳思想的不同取舍无不以此为依归。
王逸《章句》的阴阳观念既为后世楚辞学树立了规范,也产生了一个供他人批判、解构的目标。无论是直接引用《章句》阴阳旧说,还是对旧说的发挥修正,乃至于对其有意识地背离和舍弃,都是受到《章句》阴阳思想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中正可说明这一观念在整个楚辞阐释史上的重要作用。(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作者:湖南大学文学院郭建勋 刘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