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由来
2014年07月22日
金、木、水、火、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五行,五行最早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五种基本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远古时代,在人口稀少而野兽四处活动的森林里和草原上,人们四处寻找有锋利棱角的石头,把树枝加工成木棒等工具,追逐奔跑的野兽,采摘树丛中的野果。他们选择在河湖之滨居住,既离不开水源,又要避免洪水;他们好不容易在森林大火中采集到天然火种,把生肉烤成香喷喷的熟食来吃,为此他们手舞足蹈高兴得不得了;他们长年累月在烟熏火燎中小心翼翼地保持火种,在一天疲劳奔跑之后,在洞穴里烤着火,吃着熟食,防御洞口处呼呼吹过的寒风和嚎叫的野兽的袭击。我们可以明白,木、石、水、火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
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人类把狗尾巴草驯化成了粟,也驯化出谷,开始种田地、吃粮食了,农业生产有了发展,他们对土地的作用以及与人的关系的认识开始产生并越来越深刻了。过了若千万年,人们终于炼出了青铜,用青铜炼出多种武器和工具,这些青铜器比起磨石头制造的石刀石斧更坚硬而锋利,成为狩猎动物,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由于人们把铜和锡的合金—青铜称为金,因此金、木、水、火、土便成为生活环境中人们认识的主要事物了,于是,便产生了五行的概念。
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远古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观察到,森林大火是因为树木在熊熊燃烧,形成了木可生火的初步印象。由于最先的火采自天然火种,靠小心翼翼地保存下,如火种不慎熄灭,就只好生吞活剥,忍饥受寒了。后来,人们发现可以通过对木头的磨擦起火,方法是在木头上钻一小孔。然后用石头或木棍用劲钻取。木头因摩擦而发热升温,以至燃出火苗,这便是钻木取火,从此更加深了木可生火的看法;木头焚烧后变成灰,灰也就是土,所以火生土;土生金是从冶炼青铜得到的启发,冶炼青铜的矿石存在于山中,山是土堆积而成的,所以土可生金;青铜被高温熔化后变成可流动的液态,和水存在的状态一样,由此而得到启发产生了金生水的观点;树木需要水分,没有水便会干枯而死,所以水可生木。用青铜制造的工具可以把树木伐倒,故金可克木;树木是生长在土地上的,树木的根系牢牢地把土壤固定住,故木克土;由土堆筑的渠道把水约束在水渠里,故土克水;水可以扑灭火,故水克火;金再坚硬无比,但遇火就要熔化,故火克金。所谓相克也称相胜,是指一事物比另一事物强。《白虎通义》上讲,水克火是“众胜寡”;火克金是因为“精胜坚”;金克木是因为“刚胜柔”;木克土是因为“专胜散”;土克水是因为“实胜虚”。
五种基本物质结合可以产生新的物质的看法也通过陶器的制造而直观地感觉到了。要制成陶器,首先要选合适的粘土,剔除杂物,掺水和泥,然后再用手制或轮制成形,晾干,经过修饰,再堆在平地上或窑中,架木点火烧,陶土的成分对陶器的烧结和颜色有一定影响,其中铁影响很大。陶器便是金木水火土凝为一体的物质,这便产生了五行杂以成万物的观点。中国古代的“女蜗捏土造人”的神话就受到制陶的影响。
由上可知,五行的产生及五行相生相克其原始意义是简单而具体的。但五行为什么会变成后来包揽万物、神秘莫测的五行理论的呢?传说当那个治水大英雄大禹把王位交给他儿子启,而不像传说中的尧那样让推举出来的圣明的舜为继承人,引起了他人的不服。同姓诸侯有息氏起兵反抗,新上任的大王启只好带领部下将士在今陕西户县西部这个地方迎战有息氏的人马。《尚书·甘誓》上记载大王启召集六军将领作战前动员时说:有息氏这混蛋轻视怠慢五行之神,上天发出了剿灭他们的命令,今夭本大王就是替上天之神来惩治他的。据说这是距今四干年前的事,是关于五行的最早记载。从这个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把五行当成了神灵在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