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阴阳和五行
2014年04月16日
阴阳五行是非常古老的两个概念。阴阳最初是指向光和背光的两个面向,进而又指天地、日月、寒暑、昼夜、雌雄、刚柔等矛盾的两个方面。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人类安危存亡。因此,人类从一诞生时起,就特别在乎大自然的变化。大自然的变化首先表现在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因此,观测天象,预测四季寒暑冷暖的更替变化,从人类社会的初期就成了的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
从出土的文物可知,中国古人在上万年之前就利用圭表测度日影的变化,借以判断寒暑季节的来去变化。利用土圭观测,发现冬至日的日影最长,夏至日的日影最短。这日影长度的两端也叫做阴阳两极。日影区两极的中间的那一天,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日影移动一个往返周期内有两天是这样的昼夜相等。这两天便是春分日和秋分日。
纵向观看上述日影区,可以把日影区划成三行(三条横线),两个日影区。一个是阴区,另一个是阳区。这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的每一个“仪”都有阴阳两个面(两个部分),如果把每个“仪”的这两个部分(面)区别开来,必须在“仪”的中位再划上一横线(一行)。结果便是五条横线(“五行”),四个日影区。这就是“两仪生四象”。
阴阳和五行(行,音hang)的概念源自古人对日影的观测和日影的量度。“行”字,从彳,从亍;依《说文解字》,彳是起步的意思,亍是止步的意思。日影移动的起、止的两端(两行)即彳、亍也。行,引申表示行走,正如《说文解字》所云,“引申有行走义”。五行的“行”,就是横行竪列的“行”。
上述的四个日影区在八卦称其为老阴(太阴)、少阴、少阳、老阳(太阳)。四个日影区都遵从阴消阳涨,阳消阴涨的变化规律,一共呈现出八个时节: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这就是“四象生八卦”。可见,易经八卦原本是太阳历书的雏形表现,不是什么驱鬼算命的哲学!八卦图标的二十四条爻线也是24节气的象征。
古时由于知识所限,人们对日影观测的结果未能作出合乎逻辑的科学解释,不免被人用来对一些无知众人鬼神迷信的驱鬼、算命之类的卜巫活动充当其“理论”基础。汉字的一字多义的劣根性又对中国人的概念模糊,自相矛盾,是非难辨等文化内耗,起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阴阳和五行,原本没有玄妙莫测的占卜意义,更不是什么宿命“理论”基础,今人必须从此类历史迷雾中解放出来。(凤凰网yushanwansou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