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东汉王朝的历史演变

2011年04月24日   

    西汉灭亡后,公元23年,腐败的王莽政权在赤眉、绿林等地的民变下也终于灭亡。绿林军拥立汉宗刘玄作皇帝,恢复汉的国号,年号更始。公元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随后击败了绿林军。其后,原本服从更始帝的汉朝宗室刘秀在鄗县(今河北高邑东南)之南即皇帝位,灭刘盆子,是为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即位后,于37年终于消灭赤眉、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汉光武帝废除王莽时的弊政,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光武中兴。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废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号为“明章之治”。期间,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十月,车骑将军窦宪领军出塞,击破北匈奴,登燕然山,令班固作铭,刻石颂功,从此基本扫除了数百年来匈奴对汉朝北方边境的威胁。佛教在这时也传入中国。但是,在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为东汉的衰落埋下伏笔。

    公元89年,汉章帝薨,由年仅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年号永元。因和帝年幼,统治权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窦氏与其兄窦宪之手。窦氏的专权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满,和帝于公元92年与宦官郑众等人合力诛灭窦氏,郑众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来越甚地参与东汉的政治统治,加之自和帝刘肇以来历代汉帝都宠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间,宦官的权利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当时皇宫内宦官专权,凉州董卓率兵入洛阳,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事实上献帝即位后并无任何权利,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后,献帝又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在前代的基础上,东汉王朝继续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并实行征辟、察举的选官制度。东汉王朝中叶以后,外戚与宦官长期把持朝政,社会矛盾激化,豪强地主称雄,中央统治日趋黑暗、腐朽,产生了“党锢之祸”,最终导致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此后,军阀割据,统一王朝名存实亡。 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大地主庄园式生产在农业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手工业在纺织、冶炼铸造、煮盐、漆器及造纸等方面有较大进步。东汉王朝进一步保持与包括西域在内的周边地区和民族的密切交流。

    东汉在外交上继西汉后有很大的发展,一代明将班超长期驻守西域,努力经营终使西域五十余国皆向东汉称臣并派出人质,年年来朝。班超派甘英出使古罗马帝国,但被阿拉伯人所骗,只到达地中海岸。

    公元57年,日本派使臣到中国,中日交往从此开始。

    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东汉虽谶纬迷信思想盛行,但也产生了王充等思想家、班固等史学家和文学家、张衡等科学家、张仲景等医学家等等杰出人物,将当时的文化推向领先世界的水平。此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