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中国古代的避雷针

2013年02月05日

    现代意义上的避雷针是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整出来的,但是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避雷装置。避雷针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远远早于西方,现存的很多建筑都说明了这一点。

    在现代生活中,电力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各式各样数个或数十个插座,在这些插座中,三孔插座是最常见的。在初中的物理中,我们就学过,在三孔插座中,有一个是接地的,可以避免家用电器的静电和漏电所引起的种种不必要的麻烦。把电导入大地释放掉这一原理,在中国古代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得到应用,这就是古代避雷针。

    有本书叫《荆州记》,作者是南朝人盛弘之,他记载:“湖阳县,春秋寥国,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为母玄石室,叫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这个类似于避雷的屋子,讲的是一个孝子因为妈妈怕雷,就用某种石头建了个绝缘的屋子。

    唐代《炙毂子》一书曾记载: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屋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起到镇火的作用。这些铜瓦的安装实际上就起到了避雷的作用,可以认为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

    位于中国山西省的应县木塔建成900多年来,长期未遭雷击破坏,原因是在塔顶有一根高达14米的铁刹,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而且它全由铁杵制成,中间有一根铁轴,插入梁架之内,其作用正如同现代建筑中使用的避雷针。在塔的四周还有8条铁链,可以将雷电导入地下。正是有了这些避雷设施,应县木塔才在电闪雷鸣中,安如泰山。

    清朝康熙年间,我国各种建筑安装和使用避雷针已经相当普遍。1688年,西方传教士马卡连在《中国札记》中曾写道:“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上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样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候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这说明,在古代建筑上的避雷装置,在结构上已经与现代避雷针基本相似。

    西方直到1753年才由美国人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并且首先安装在费城,而它的原理及功效直到百年后才获得人们的认可。相比于中国,西方在应用避雷针的起始时间上已大大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