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清 朝 史 话

2011年08月26日

一代圣君康熙帝

    清朝(公元1636年~1912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是由出身建州的女真族爱新觉罗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中国从此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时达到四亿以上。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清朝在“康乾盛世”期间,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快。康熙帝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鼓励垦荒屯田,重视兴修水利,多次减免租税,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耕地面积迅速增加,至雍正时达到九亿多亩,超过了明朝万历时期。加上农业技术的发展,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大增加。康熙中期以后,因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的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至乾隆年间,经济作物桑、茶、棉花、甘蔗、烟草,种植面积扩大了,当时已经成为商品。 江宁、苏州、杭州、佛山、广州等地的丝织业都很发达。江南的棉织业、景德镇的瓷器达到了历史高峰。

    清代的农书约有一百多部,尤以康熙、雍正两朝为繁盛。有《钦定授时通考》《广群芳谱》《补农书》等著作。其中大型综合性农书《钦定授时通考》,是乾隆二年(1737),由乾隆帝弘历召集一班文人编纂的,流传很广,国际上也颇有声名。
    康熙时,曾组织人力对全国进行大地测量,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这部地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在这份地图里第一次详细地绘出了我国的新疆地区。这两份地图,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学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他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为祖国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清代的园林建筑在世界上是享有盛名的,如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周围广达三十里,拥有150多座精美的宫殿、台阁、宝塔等建筑。著名的还有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拉萨的布达拉宫、北京的雍和宫等。
    清朝末年,中国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詹天佑是中国第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工程之艰巨是当时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詹天佑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减缓了坡度,降低了造价,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工。京张铁路是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修成的,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清代的王锡阐,著有《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几种天文学方面的著作。他精通中西历法,对二者异说,皆能条其原委,究其得失。他肯定了西洋历法先进的地方,也指出了其中的许多缺点和错误。他对日月食的算法,对一些天文数据的应用,以及回归年的长度、岁差常数等问题,都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促进了中国历算学的发展。

    清朝在道光以前,文化成就巨大。产生了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及戴震等杰出思想家,曹雪芹、吴敬梓、孔尚任及石涛等著名文学艺术家。
    康熙、雍正时,清政府组织一批人力,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内容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篇,每篇又分门别类,条理清楚,搜集宏富,是继《永乐大典》之后的又一部大型类书;乾隆帝也经十年时间编纂了《四库全书》,为清理和总结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很多珍贵材料丧失。清朝官修的《明史》,共332卷,记载了明朝二百多年间的历史。
    清代小说的盛行,是文学方面最有成就的一个领域。其中最著名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清朝的诗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不大。早期,纳兰性德的《饮水词》为后人称颂。被成为“诗界革命”的诗歌改良运动产生于戊戌变法前后,其代表有黄遵宪的诗,其余如谭嗣同、唐才常、康有为、黄遵宪、蒋智由、丘逢甲、夏曾佑均有作品。
    清代的戏剧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京剧源于明朝的昆曲和京腔,形成于乾隆、嘉庆年间。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而成,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此外,北方的山西梆子、豫剧,南方的江西赣剧、汉剧、湘剧、桂剧等都逐渐成熟,成为独立的剧种。
    清代的绘画水准很高。画坛由文人画占主导地位,山水画科和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更多画家追求笔墨情趣,在艺术形式上翻新出奇,并涌现出诸多不同风格的流派。清初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的仕女花鸟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均对后人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