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王慧成:大漠戈壁挺立的胡杨

2013年07月26日

    沙漠是令人窒息的死海,而胡杨则是令人亢奋的生命,根深才能汲取营养,忠诚方能汇聚力量。由内蒙古巴彦浩特向西穿越大漠戈壁620公里,便来到史称“弱水流沙”的额济纳。这里年均风期240天以上,大风一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武警额济纳旗中队中队长王慧成扎根在大漠戈壁8个春秋,矢志不渝尽忠诚、建队育人练精兵、抢险救灾打头阵、拥政爱民做模范,为维护驻地和谐稳定,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谱写了一曲曲忠诚卫士之歌,被驻地群众誉为“挺立在大漠戈壁上的胡杨”。今年,他获得了“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称号。他所在的中队28年执勤无事故,所在中队党支部、团支部先后被总部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十大红旗团支部标兵”,中队连续8年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2011年被武警总部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

  一粒胡杨种子落在大漠戈壁的沙土上,只要稍遇雨露,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就要像胡杨的种子那样深扎在基层这片沃土——王慧成

  “作为一线带兵人,只有把身交给基层,把心交给官兵,把理想融入事业,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王慧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大漠戈壁艰苦的环境,他就像一粒胡杨的种子深深地扎在了边疆大漠。

  2005年6月,王慧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阿盟支队。为了不留在基层中队,王慧成制作了精美的“自荐书”交给时任政委郇占权,郇政委看着他的自荐书,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获得过奖学金,还发表过文章,培训期间还当班长,很优秀”。当时,王慧成觉得有戏了,便试探性地问:“条件还行吧,能留机关吗?”没想到郇政委说:“正因为优秀,更要下基层!”

  当时的王慧成脑海里就产生一个大问号,难道不优秀的才能留机关?之后政委耐心地给他讲解在基层任职的重要性,还让其他大学生干部与他交流谈心。最后,王慧成感觉得大家说得在理,也就服从了分配。

  开往额旗的客车早晨7点发车,一路映入眼帘的到处是黄色的沙漠、铁青的戈壁和深红的胡杨,直到晚上9点才到中队,一路颠簸,一路惆怅,这时王慧成才感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竟是那么大。第二天,指导员把王慧成叫到中队荣誉室,他本以为是了解中队历史,没想到指导员却拿出二十多本官兵日记很认真地对他讲:“这是咱们中队离任和退伍官兵自愿留下的日记,这里面记录着他们在这里当兵的心路历程,可能对你有帮助。”

  王慧成仔细地翻阅着:每个人的经历都不相同,但他们都经历了向往、失望、理解、融入、热爱,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这对王慧成的触动很大,他想作为一名大学生干部一定要干出一个样子来,一定要带出响当当的兵。

  王慧成全身心扎根基层,一干就是八年。所带中队连续8年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 2011年被武警总部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

  王慧成当兵这八年,有的同批战友脱下军装当上了老板,有的大学同学进入了白领阶层。很多人都在问王慧成,你羡慕他们吗?他的回答很坚定:“是部队给了我会飞的能力,翅膀再硬也不能离开培育我的‘鸟巢’”。

    胡杨在肆虐的狂风沙尘中迎风挺立,我要像胡杨一样勇立排头当标杆,把每名战士都培养成大漠戈壁的守护神——王慧成

  “到了素海图,心里直想哭;过了清河口,扭头就想走”。下连新兵没一个不哭的,可待上一段时间后又没有一个提出要走的,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怪”现象,是得益于王慧成将心比心的爱兵情怀,以上率下的榜样力量和不让一人掉队的带兵理念。

  “自己没有当过战士,不是与战士一起走过来的,要真正做到深知兵真爱兵确实要下一番功夫。”

  2008年,夏祥吉从沿海地区来到额济纳旗中队服役,下连第一天,小夏便和王慧成说:“我是不想在这穷地方干,把我退了吧。”来到中队第二天就打起了“退堂鼓”,不是压床板就是泡病号。王慧成带着小夏来到荣誉室,向他讲述老一辈革命家扎根大漠、鞠躬尽瘁的感人故事,为他介绍一茬茬官兵与胡杨为伴,艰苦创业,奉献在“生命禁区”的艰辛历程;让他在营区外的胡杨林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胡杨的品质。

  看着不屈不挠、巍然屹立的胡杨树和荣誉室里的一面面锦旗、一座座奖杯,小夏深受触动,向中队党支部写下“决心书”,表示坚决不当“逃兵”。此后他表现十分突出,第二年还被评为优秀士兵。退伍时,他感慨地说:“在阿拉善当兵两年,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最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我永远的财富。”

  如果说王慧成爱兵注重一个“情”字,那么他带兵则突出一个“严”字。

  去年新兵下连后,一天晚饭前,两名新兵走进王慧成办公室“告状”:刚从警校毕业的新排长为尽快提高新兵5公里武装越野成绩,在组织长跑训练时明确规定每名素质好的老兵拉一名新兵,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全程,导致个别新兵厌训。

  听完新兵的讲述,王慧成召开了中队大会,不仅没有批评排长,反而进行了表扬,王慧成说:“训练量确实大,可这周围是上百公里的沙漠戈壁,如果没有超强的体能,别说完成执勤任务,自己的命都难保!”一语切中要害。从那以后,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年底,总队到中队考核5公里越野时,他们集体出发,整队带回,用时仅18分57秒,考核组人员也禁不住为他们鼓掌。

    胡杨之魂,给人精神支撑和力量,我要把这种精神融入血液,并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王慧成

  王慧成经常用胡杨精神教育激励战士:戍边当兵就要像胡杨“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

  额济纳旗中队是驻地方圆上百公里唯一一支内卫部队,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王慧成带着他的部队总是冲在大漠戈壁的第一线。

  2007年6月25日,一伙不法分子组织60余人到沙日乃拉吉格嘎查盗挖肉苁蓉,受到当地牧民阻拦,并因此引发冲突,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王慧成受命带领25名官兵与公安干警一同进行处置。

  到达现场时,已聚集200余人,王慧成迅速将官兵分成两路,一面对双方进行强行隔离,一面进行说服劝阻,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成功平息了事态。

  额济纳旗地处中蒙边境线,远离都市,每当遇有急、难、险、重任务,王慧成总是冲在前、抢在先。

  200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某宾馆发生特大火灾,50多名顾客和工作人员被困宾馆,王慧成带中队官兵只用了5分钟便赶到现场,果断命令官兵利用高压水枪和简易工具提水浇泼。30分钟后,火势得到了控制,王慧成第一个冲进了火场营救被困人员。当他从201房间成功救出第一名被困人员后,头发、眉毛都有不同程度烧焦,而他往自己身上浇了些水后又冲进了火场。

  在王慧成的带领下,官兵们前仆后继,成功转移疏散40多名被困人员,抢运出各种财物价值近百万元。中队荣立集体二等功。

    胡杨被称为“大漠的脊梁”,它朽了以后根系仍然牢牢地扎在沙漠里,固住沙堆,我就要像胡杨那样固守边陲,默默为驻地群众服务。——王慧成

  八年来,王慧成像胡杨一样挺立在大漠戈壁,为驻地群众默默奉献,在昏黄的大漠给人憧憬,给人希望。

  2006年10月,在额济纳国际胡杨节上执行安全保卫任务时,1名小男孩不慎坠入额济纳河中。王慧成闻讯后边跑边脱衣服,纵身跳入4米多深寒冷刺骨的河水中,拼命向已被冲出70多米的小男孩游去。当跟上来的战士将王慧成拽上岸时,他已经精疲力尽。

  驻地沙尘灾害常年不断,在抗风救灾中总能看到王慧成忙碌的身影。

  2008年12月5日,肆虐的沙尘暴又一次袭来,额济纳旗牧民巴特尔老人的50多只羊被卷走。王慧成了解情况后,立即带领10名战士冲进了昏暗的沙尘中。

  肆虐的风沙吹得防风镜沙沙直响,脸上像小刀划过一样。为确保安全,王慧成将战士们按照3人一组共分成4组分头寻找,一个小时后,漫漫黄沙中,出现了零星的羊影子,一只、两只、三只……大家的头发上、耳朵里都灌满了沙子,终于在天黑前将所有的羊找到。巴特尔老人拉住王慧成的手,流着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巴特尔老人执意宰了一只羊送到中队慰问官兵。

  额济纳旗居住着蒙、汉、回、藏等9个民族2.5万余人,王慧成始终把植树造林和扶贫帮困作为保持部队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

  2012春,旗政府决定在居延海周围实施“万亩林网”工程。王慧成率领中队官兵主动承担了地质条件最差的3公里路段的植树任务。为了挖一个树坑,官兵要用凿子凿、钢钎撬,沙漠里机动车进不去,他就带官兵步行十几公里将树苗和水袋背进去,经过20多天苦战,圆满完成任务。(来源:人民武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