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最美消防员孙茂辉:生死间无私抉择

2013年06月19日

    2013年6月17日晚,全国“寻找最美消防员”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播出,原苏州市消防支队特勤三中队四班班长孙茂珲烈士当选“最美消防员”。在颁奖典礼现场,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为孙茂珲烈士的父亲颁奖,奖杯在烈士的父亲、战友和孙茂珲的粉丝们手中传递,也将这份无私奉献社会的“珲能量”传递下去。

    “好,是更好的敌人,我要勇争第一”

  2008年12月,刚过18岁的孙茂珲从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入伍。这个从梨乡莱阳走出来的小伙子,是独子。尽管父母是普通的城区居民,但这个“宝贝疙瘩”从小还没有吃过苦。

  新兵连第一次体能摸底时,孙茂珲在分队排名垫底,他的心也跌到了谷底。

  父亲孙瑞从电话交谈中,敏锐察觉到孙茂珲疲惫中的低落和消沉。孙瑞提起笔,通过书信给儿子打气:“军营是个大熔炉,是锤炼人的地方;军营又是大学校,更是培养人的地方;军营又是练兵场,练好本领,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当兵就要当一个好兵,当一个出色的兵!”

  孙茂珲的初中班主任卢翠红说:要强、不服输、求上进,是孙茂珲的特点。

  少年心事当挐云。孙茂珲给父亲回电话,声音嘶哑却无比坚定,“我一定会挺住,迈过这个坎!”

  他在训练中主动“加码”:每次都要比别人早半小时到场,晚半小时下场;俯卧撑,别人做500个,他练1000个;400米障碍,别人跑一趟,他跑两趟;五公里越野,他负重20公斤。班长孙茂熙跑得快,他就紧跟班长。不到半年时间,他的体重下降了十余斤,而五公里成绩却由25分17秒提高到20分36秒,400米障碍由2分8秒提高到1分35秒。

  宝剑锋从磨砺出。在新兵训练结束前的综合考核中,孙茂珲取得了体能项目两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好,是更好的敌人,我要勇争第一”,在新训队奖励的笔记本扉页上,孙茂珲给自己留下了这样一句激励。

  带着这样的激励,他走进了武警苏州市消防支队苏州工业园区消防大队特勤三中队。

  新的笔记本扉页上,孙茂珲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每天进步多一点”。

  中队每天的训练从早上8点半开始,一次训练长达3个小时,中间只休息15分钟。即便是这15分钟的空闲,他也要加练上10分钟。训练结束,他还给自己开了“小灶”:训练场上、苏虹路上、星湾小学操场上,清晨、午休、傍晚,孙茂珲都挥汗如雨。

  班长孙茂熙是济宁人。班长、老乡兼兄长,三重身份的孙茂熙看到孙茂珲天天吃“活血止痛膏”“阿莫西林”等药有些心疼,偷偷劝他“悠着点”。孙茂珲摇摇头,“练不出过硬的本领,怎么能打好仗?”

  “这个山东兵,凶得很啊!”消防大队分管日常管理和作训的副大队长仲移峰啧啧称赞。

  孙茂珲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2009年,大队秋季岗位练兵5000米竞赛第一;2010年,支队春季岗位练兵400米疏散竞赛第三;2010年,支队秋季岗位练兵5000米竞赛第二;2011年,大队春季岗位练兵负重登楼竞赛第一!

  在日常工作上,他深入辖区熟悉单位情况,在他的5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辖区单位的所有情况。

  从学校里的懵懂少年,到军营中的铮铮硬汉,孙茂珲用泪水、汗水和血水,浇灌着自己,像雨后的春笋,一天天拔高。在入伍一年后,他对父亲和二叔说:“不当兵会后悔一辈子!”

  “我愿化作一盆铁水,铸成一块好钢”

  孙茂珲很高兴,他已经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好兵。孙茂珲不满足,2009年,他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着手准备参加军校考试。他买来大量参考资料,利用业余时间充电。他还特意从学校聘请了辅导员,每个周末“加小灶”。

  2011年初,孙茂珲被中队选任为战斗四班班长。四班,是特勤三中队的“战斗班”,每次灭火救援都冲锋在前,是特勤三中队这个“尖刀部队”的“尖刀班”。当天,孙茂珲在四班学习室的荣誉栏上写下了“队衰吾耻,队兴我荣”的座右铭,对自己的要求也从“单兵作战”提升到“整体攻防”。

  管理上,他是班长,是长兄。“餐桌上看饭量、走路中看形态、言谈中观表情”,他细致入微地关心体贴着班里的每一名战友。一次,有一位新战友被家里琐事纠缠,思想有些波动。孙茂珲得知其父母因家庭经济困难闹矛盾的情况后,便主动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苦口婆心地通了近3个小时的电话,打动了战友家人的心,解开了战友的思想疙瘩。事后,他又率先掏出一个月的津贴,并发动中队为这名新同志捐款捐物。

  工作训练之余,孙茂珲最拿手的就是,组织大家“一起玩”。按照“一兵一爱好”的要求,他在中队成立了短笛、泥人两个兴趣小组,多次在支队、总队组织的活动中进行展示。在园区消防大队三楼的“官兵才艺展示区”里,孙茂珲的7幅素描还在:有的是战友半身像,有的是消防战士的漫画形象,还有一幅金鸡湖圆融雕塑的写生。除了绘画,二楼娱乐室里放着他捏的泥人像。

  “他是一名酷劲十足的滑板高手”,战友李良华说,孙茂珲颇为得意地收了好几个“徒弟”,但“滑得最好、花式最多、动作最帅的只有孙茂珲自己”。

  孙茂珲还担任着三中队文体俱乐部的文艺委员。中队长李超军介绍,孙茂珲以汶川抗震救灾为题材,参与排演的舞蹈节目《追忆》,曾代表省总队参加公安部的汇报演出,他参演的小品也在全市比赛中获奖。战友李伟明说,孙茂珲的吉他弹得特别好,最拿手的就是边弹边唱张震岳的《再见》。

  “他每天都张罗着打篮球”,张孝明说,每天下午体能训练结束后,孙茂珲都会拖上几个战友,打上半个小时的篮球。

  指导员余杨曾和孙茂珲多次沟通,明白他的“醉翁之意”:“画画、教滑板、打篮球,这些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集体活动方式加强团队沟通,强化团队意识,强调配合作战。”

  2010年,孙茂珲被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2011年,他第一次考军校,差了20多分。他毫不气馁,在家信中让父亲帮忙买书籍:“我会继续努力,再立新功,报效祖国。我一定不辱使命,甘愿化作一盆铁水,铸成一块好钢……”

  去年,因两次荣立三等功已经达到保送资格的孙茂珲,还和孙茂熙约定,一起参加军校考试,“人站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朝着哪个方向迈进……”

  “人活着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你奉献了多少”

  “我是跨塘镇居民朱敏珍,恳请部队领导帮我找到一名拾金不昧的战士……”2010年8月底,苏州市消防支队政治处收到当地居民一封特殊的“求助信”。

  原来,此前的8月13日凌晨,跨塘镇张泾一村18幢的居民楼发生火灾。朱敏珍被惊醒后,急忙抱起3岁的孙女逃生。到了开阔地带,她发现从抽屉里取出的一万元钱丢了!朱敏珍几次想冲进烟雾弥漫的楼梯间,都被消防战士拦住。正当她心急如焚时,参加扑救的孙茂珲拉住她,轻声问明情况后,指了指旁边维持秩序的警察:“我捡到一沓钱,给警察了。”

  由于捡钱时没有别人见证,消防支队通过中队和当地派出所多次核实情况后,才“挖”出了孙茂珲。这件事情被当地媒体知道后,很快进行了报道,当地百姓把孙茂珲称为“活雷锋”。孙茂珲笑了:“任何一名官兵都会这样做!这是小事啊,和"活雷锋"的差距远着呢。”

  孙茂珲心目中的雷锋是怎样的?“一个人活着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你奉献了多少”在学习“雷锋式消防战士”金春明事迹后,孙茂珲的笔记本上留下这样的感言。这段话,是汩汩流淌的墨水写下的,更是他用澎湃的热血实践的。

  距离部队5公里远的娄葑敬老院,是四班坚持上门服务的爱心帮扶点。82岁的阿婆陈林宝,是个孤寡老人。孙茂珲每次来,放下礼品后,都要拉着老人的手聊上半天。有一次,陈阿婆想出门看看,又怕行动不便。征得敬老院护士长蒋凌云的同意后,孙茂珲开车拉着阿婆去了苏州摩天轮公园,搀扶着她一步一挪地游览了一个上午。“回来后,阿婆高兴得三天合不拢嘴”,蒋凌云说,“这个孩子,是记在阿婆心里了”。

  在突然离去后,人们才蓦然发现,孙茂珲一直以来都是那么仗义、正气。在他眼中,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大的褒奖。他和妈妈杨乃生说:“看到老百姓对你鼓掌、感谢,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2010年2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在出警归队途中,孙茂珲听到广播中驻地某医院抢救车祸病人急需血液的消息。归队后,他立即向领导请假赶赴医院,一次献血500毫升。入伍三年,他无偿献血近3000毫升,3次为白血病儿童捐献血小板,先后给李伟康等贫困学生捐款近一万元。

  在三中队的记录上,留下这样的数字:三年来,孙茂珲先后参加灭火战斗500余次,参加抢险救援400余次,抢救被困人员30余人次。

  2011年8月,孙茂珲在抢险中,为救一名落水儿童,手机被水浸湿报废。在给父母的家信中,他写道:“手机可以再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还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上学时,孙茂珲就利用假期时间打工,挣了1060元钱。回到家,他先给姥姥包上500块钱的红包,“姥姥,这500元钱是彤彤给你的。我再给奶奶500元,自己留60元就行了!”

  2011年12月28日,孙茂珲踏上回莱阳的返程,2012年1月8日返回苏州。懂事的孙茂珲在老家的10天时间里,走遍了所有的亲戚,见到了所有的亲人,包括刚刚出生不久的小外甥。

  “我是班长,我上!”

  2月1日5时02分,苏州市工业园区亭新街达运精密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特勤三中队火速前往。孙茂珲,照例坐在出发的“头车”。13分钟后,孙茂珲和17名战友迅速投入战斗。

  火点在南侧厂房二楼车间,是全封闭水洗工段,燃烧物质是生产原料PC材料,产生大量黑色有毒浓烟,在车间内形成了厚厚的烟海,从外看寻找不到火点。更令人揪心的是,车间至少有130多名员工被困。

  余杨是现场指挥员。他将战士分为搜救组、灭火组、警戒组等。搜救组承担的是最危险的任务。“我是班长,我上!”孙茂珲挺身而出,和中队长助理王浩君从一处烟雾较少的入口进入大楼。

  第一次全面搜救中,130人被成功营救;再进火场,又有3名被困人员被救出。

  面对开始坍塌的厂房,浓烟弥漫的现场,孙茂珲两人又冲了进去。孙茂珲和王浩君相互掩护,摸索着艰难推进。危机突然出现!王浩君的空气呼吸器先发出了警报氧气即将耗尽。两人共用孙茂珲的空气呼吸器一会,又听到了警报。

  火场外,余杨立即发出撤退指令。

  两人又遭遇到新的危机:货架突然倒塌,将安全导向绳埋压,他俩无法按原路返回。火场外,回应余扬的是一个令人担心的回答:“撤退路线被封死,无法按原路返回”。 一分钟后,指挥电台里只听到消防员随身警报器传出的嘟嘟声……

  火场里,看着体力明显不支的王浩君,孙茂珲果断地做了一个决定,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助理,你别动,我气瓶里还有点气,我去找出口!”在浓烟郁闭、近乎漆黑的空间,没有安全绳的返回导引,没有警报器在身边,孙茂珲只身一人寻找出口。任何一个消防战士都知道,这就意味着,他在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

  经过战友们的梯次搜索,6时30分,深度昏迷的王浩君被救出。7时15分,距着火点仅30米的孙茂珲被救出。尽管已检测不到任何生命体征,来自苏州各大医院的最精干专家还是坚持抢救了一个多小时。

  孙茂珲,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次搜救,用烈火燃烧了自己22岁的青春。

    孙茂珲牺牲后,被公安部追授“新时期消防勇士”荣誉称号并批准为革命烈士,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人民政府追授“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被江苏省公安厅党委追认为中共党员并追记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