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扶贫干部郭建南: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2012年12月14日

        引 子

    “您走得太快,让我来不及当面道一声谢!”

    “他是‘三实’干部,实在,老实,实干。”

   “您知道吗?您那把小雨伞温暖了我们整个荔潭村!”

    “我们后来才知道,他的那个挎包里装满了我们荔潭村的希望。”

    “一个好人,就这样走了。”

    “他走后,我每夜都难以入眠,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

    语文老师谢晚心来了,她带着荔潭村小学全体师生的心意;贫困孩子胡志美来了,她是特地从阳江赶回来的高三学子;已经哭肿了眼睛的卢显益也来了,他是特意从江门赶回来的村民;阳西扶贫办工作人员陈明宇也来了,郭建南走后他已经连续多晚未能入眠……12月5日的荔潭村,纷纷的小雨从早到晚一直未停,怀着与荔潭村村民一样的心情,在隆重祭奠着因公殉职的优秀党员郭建南。

    郭建南,一个女儿眼中最浪漫的爸爸,一个贫困孩子眼中最可亲的叔叔,一个乡亲们身边最温暖的贴心人,一个一诺千金的硬汉子,却突然倒在了工作案头上。他走得太快,让人来不及道一声再见。他让一个58岁的铮铮汉子,守着他的电话哭了一整夜;他让一个语文老师,夜赴阳西日归荔潭,只为宣扬他的事迹;他让心碎的女儿,哭干了眼泪彻夜思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郭建南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他是一颗火种,燃起了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火;他是一面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在南粤大地上。站起来,他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便成百姓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

    郭建南,生命不息,为人民服务的步伐就永不停息。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庄严承诺!

    “既然来了就要安心工作”

    2011年4月份,受组织委派,郭建南从广州来到荔潭村驻村扶贫。他从广重集团下属的广东轻工机械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主管,摇身一变成为“农民”。

    荔潭村是省定贫困村之一,下辖11条自然村,全村295户1354人,其中贫困户51户93人,村集体收入仅0.6万元。走进荔潭村,郭建南面对的是残旧矮小、年久失修的村委会办公楼,是道路泥泞、基础设施薄弱的村庄,是淳朴憨厚、却贫寒困苦的农民……这一切,与繁华的广州相差甚远。

    郭建南却没有怨言。比他晚来1个月的同事梁泽炜坦言,自己刚到荔潭村时感觉有很大的心理落差,加上对工作环境的陌生,以至于一时难以适应。那时,郭建南有如兄长一般,常常开导他。

    “老郭常跟我说,既然来了就要安心工作,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这样,人才会慢慢长大。”梁泽炜说,正是郭建南的关怀和开导,才使他逐渐安心、踏实了下来。后来的工作日子里,作为助手,梁泽炜经常与郭建南一起走村串户,寻找帮扶工作的突破口。

    在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中,郭建南团结带领驻点村“两委”干部和广大群众因地制宜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改变了荔潭村贫困落后面貌;克服种种困难,多方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兴办6个集体经济项目,使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到1万元增长到15万元;推广新技术,引导村民科学养蚝养鹅养猪养鱼,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使该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100%脱贫,人均纯收入达9100元......。

    去年,郭建南和程村镇副镇长吴认友等领导经过反复协商,成立并启动了“广重荔潭教育基金”,筹集6万多元用于帮扶贫困学子,并准备每年把村集体收入中的12%拿出来用于帮助困难学生。算起来,这笔钱至少可以延续10年。

    3年扶贫开发工作快接近尾声了,郭建南想的是怎么为村里留下几个“造血”项目,带动村民长效致富。阳西县扶贫办工作人员陈明宇告诉记者,前段时间,郭建南先后考虑了环保砖、木片场等项目,虽然经论证不可行,但他并没有气馁。前不久,郭建南又想到种植何首乌、种植油茶树加养乳鸽两个项目。为了这两个项目,他马不停蹄地奔忙,不仅亲自到红十月农场调研,还四处请教经验丰富的种养户。

    村干部说,郭建南去世的那个星期,他每天的安排都满满当当:

    星期一,到村委会商议两个项目的进程,形成初步方案;

    星期二,到县扶贫办和县社保局跟踪养老保险方面的情况;

    星期三,到两个项目的工地查看,为广重集团领导次日来调研做准备,并修改方案直到深夜三四点;

    星期四,陪同广重集团领导察看挂点扶贫情况,接着与村干部商量集体项目,晚上继续加班……

    星期五早上,梁泽炜起床后听到楼下郭建南的手机响个不停,他循声走进办公室,发现郭建南倒在桌前,已经与世长辞。办公台上,还有一份他尚未写完的工作方案。

    “他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听到郭建南不幸去世的消息,荔潭村的乡亲们不愿相信这是真的。音容笑貌、言犹在耳,那个真诚实在、事事为村民着想的老郭,难道就这样走了?

    70多岁的老人郑昌能记得,郭建南刚到荔潭村不久,村里就常常能看到他走村串户的身影,听到他嘘寒问暖的话语。郑昌能原是村里的困难户,住在荔潭村下属的簕竹自然村,自身没有经济来源,老伴身体又不好,33岁的小儿子也没有工作。这一切,郭建南都默默看在眼里。

    去年4月份,郭建南把郑昌能老人的家庭情况写了下来,并由此向广重集团申请发展生产启动资金5000元。这笔资金到位后,郑昌能利用屋后的一处池塘,一口气养了300多只白鸭。半年过后,这些白鸭只只长得膘肥体壮,为郑昌能赚回一笔钱。

    他的小儿子也在郭建南的介绍下,在广州一家酒店找到了工作,从此有了固定收入。郑昌能逢人便说,郭建南是他们家的大恩人。

    与郑昌能一样,大红村养殖场场长杨建庆也十分感念郭建南。一年前,他的养殖场只有10来亩,经营状况不理想。一年过去后,这里已经是一处集养鹅、养猪、养鱼于一体,占地面积达到50亩的综合养殖场。去年他个人的收入涨了5倍,村集体也得到了1.5万元的分红。

    杨建庆对记者说,这都得感谢老郭。2011年6月份,郭建南来到养殖场,“看中”了这个项目,随后向集团申请了10万元,以村委会名义入股,并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

    郭建南一有时间就到养殖场转转。杨建庆清楚地记得,老郭最后一次来是今年11月15日,他用夹杂着阳江话的广州话,与杨建庆谈生产,说技术,问困难,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

    “老郭经常教我一些喂养方法,按照他所教的,我养的猪苗很少生病。有时候我很吃惊,一个广州来的干部居然懂这么多养殖方面的专业知识。”杨建庆认为,这是因为老郭踏实、诚恳、好学。他举例说,为了融入阳江,老郭一直努力学习阳江话,在荔潭村驻村1年8个月,已能听懂阳江话,偶尔还能说上两句。

    谈起郭建南的离世,荔潭村的村民们悲痛不已。郑昌能说:“现在想起来就很伤心,要不是他,我哪会过得这么好?”在江门打工的村民卢显益前几天专程赶往广州参加了郭建南的追悼会。他家的房子就是老郭帮忙建起来的,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卢显益痛心地说:“多好的一个人就这样走了!”

    “他始终牵挂村民却不在意自己”

    1年8个月的驻村扶贫工作,郭建南在荔潭村留下了太多的印迹:崭新的村委会综合楼;学校的玻璃窗、自来水管焕然一新;两条自然村铺就混凝土路面;平山村的主要进水沟清理好了;修好了一座陂头;买回两台抽水机给难取水的田地灌溉;为贫困户盖好了房屋;为贫困老人买了养老保险……

    “他始终牵挂着村民的冷暖,却太不在意自己。”叶挺华感慨道。

    吴认友回忆,郭建南第一天到村里,是穿着一件黄色圆领T恤:“那件T恤就跟村民常穿的T恤衫一样,我第一眼看到他心里就嘀咕:这郭建南不像是从广州下来的,怎么这样的亲切?”后来,郭建南告诉吴认友:“既然是到村里来,就得有个村民样,这样村民们才会信我,我才好多为村里干点事。”

    “老郭这个人很实在、低调、谦虚,做起工作来却勤勤恳恳、不折不扣。”与郭建南接触较多的陈明宇说,村里人无论男女老少、年长年幼,都叫他为“老郭”,都把他看作荔潭村的一分子。

    陈明宇最后一次见到老郭是他去世的前一天。那天郭建南到县城办事,顺便到扶贫办找陈明宇核对年底考核的数目,陈明宇恰好没空,相约晚上通电话。晚上8点多,打通电话,郭建南一如往常的客气,说:“你们辛苦了,这么晚了还在加班。”

    郭建南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村民们都记着他,逢年过节想送点土特产给他带回广州。他却无一例外地谢绝:“你们的心意我领了,我来这里是扶贫的,你们都这么困难,我不能要你们的一分一毫。”

    直到生命尽头,他还在牵挂着村民,要把村里的项目做好,自己的事却一推再推,直到无法挽回。吴认友还清楚地记得,去世当晚7点15分,他给郭建南打电话时,郭建南说,村里的两个集体项目得到广重集团领导的肯定,他要加班加点,让项目尽快推进。听出郭建南的声音不太对劲,好像生病了,吴认友提醒他快点去看医生。吴认友不放心,8点多钟到郭建南的办公室,催他去卫生院。老郭却推说:“只是肚子有点不舒服,擦点风油精就好了,没事的。现在工作这么多,等忙完这两个项目再说吧。”

    当晚8点35分,村支书叶挺华收到了郭建南的一条短信:“叶书记晚上好!两个新的集体项目都由村委会委托四个现任村委管理,很明显被外人看为谋私利。可否改为‘一个村委一个可靠人各管一个项目’呢?”这应该是郭建南扶贫路上发出的最后一条短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个来自广州、正值50岁盛年的驻村干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扶贫、爱民壮歌。他的先进事迹,在阳西、在阳江乃至在全广东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专程前往慰问其家属。汪洋评价说,郭建南同志是党和国家培养的好干部、好党员,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2012年12月2日,中共广东省委追授郭建南同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日,广东省委组织部追授郭建南同志为“优秀驻村干部”,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追授郭建南同志为“扶贫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