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亿万富翁"跳槽"当村支书 带领父老乡亲富起来

2012年11月07日

    他在北京雅宝路上拥有6家门店、经营着6个皮草品牌、固定资产超亿元,却于2007年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担任村支书。他把带领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最大的事业,把家乡父老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

    他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忠。

    最大心愿是让父老乡亲都富裕起来

  1980年,王文忠入伍来到第二炮兵某部。当兵5年,他一直是一名过硬的思想和技术骨干,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等职,3次受嘉奖,3次被评为施工先进个人,创造了多项施工纪录。

  1985年退伍后,王文忠一边打工,一边寻找致富机会,逐步成为享誉北京雅宝路的皮草商人,成了芍药人心中的骄傲。

  2007年6月,20多名芍药村的乡亲来北京恳求他说:“文忠啊,你快回来吧,你再不回村,老少爷们就要拄着棍子要饭去了!”接着,镇领导也多次邀请他回村当个带头人。

  “自己是一名党员,家乡不富,再有钱也觉得脸上无光。”这个时候他决不能袖手旁观。

  2007年9月21日,王文忠只跟公司副总作了交待,对妻儿谎称到南方联系业务,独自一人从北京回到芍药村,挑起了村支部书记这副沉重的担子。

  “我回来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乡亲们做事来的,我绝不拿不沾不贪村里的一分一厘!” 在第一次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王文忠说话掷地有声。

  治穷先治根。他开始筹组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两委”班子,把老党员发动起来,把青壮年召集回来,逐步建立健全民兵连、治保会、文明办、妇联、妇代会、共青团、青年突击队等,制定了村民议事、村务公开、干部选任、财务管理等20多项制度,激发了班子活力。

  紧接着,他大刀阔斧搞建设。上任不到一年,他个人出资垫资数百万元,修了两条进出村的水泥路,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新盖了学校、医疗中心和新村部,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在村前村后种上了芍药花,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

  既要“输血”,更要让大伙学会“造血”

  2008年初,大地还没有解冻,王文忠组织村里一帮年轻人踏上了去北京的旅程,在雅宝路参观了三天。

  回村之后,王文忠趁热打铁,运用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引导群众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带领群众创建了芍药村裘皮服装合作社、无公害蔬菜大棚合作社、林下生态养鸡合作社,并独创了“8+2”的脱贫致富模式:把入股的30户村民分成3个小组,10户人家结成一组,其中8户是既有钱又有劳力的家庭,2户是村里比较贫困的家庭,他们没钱但可以出力,入体力股,年底平均分红。让富户帮穷户,在致富道路上实现共同富裕。他还在环村道路两旁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了环卫队,建起了村民休闲健身广场,成立了文艺队、锣鼓队、秧歌队,评选本村好儿媳、举办劳模大会……

   大伙观念变了、干劲足了,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大变化。芍药村从过去当地有名的穷村、乱村、落后村,成为河北省的文明村,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500元增加到5000多元,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自己有经济条件了,就应该为社会尽一份责任

    王文忠还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正在北京医院输液的王文忠来不及办理出院手续就立即赶回村里,组织了一支由他任队长、15人组成的“芍药村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迅速赶往灾区一线,并出资36万元购买灾区急需物资,个人交纳“特殊党费”10万元。

    2010年,西南地区遭受严重旱灾,他四处联系给灾区捐款打井,给云南省云龙县团结彝族乡捐款10万元。

    2010年4月14日中午,从电视里看到青海省玉树发生7.1地震的消息,王文忠放下饭碗迅速赶到村委会,紧急召集全村党员开会,不到半小时,一支由18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芍药村党员抗震救灾突击队”组成了。当天,他率领“芍药村党员抗震救灾突击队”、带着30万元的物资奔赴灾区,奋战了八天八夜。

    今年9月7日,祖国边陲、乌蒙山下,云南彝良发生5.7级地震,近八十万人受灾。远在莫斯科出差、已经50岁的王文忠获知灾情坐不住了,他的军人本色顿时显现出来,立即将国际长途打回村里,并火速归国第三次组织了农民勇士救援突击队,赶往灾区救援。他们是全国第一支第一时间到达重灾区的民间抗震救灾队。

    20多年来,王文忠为社会捐助的资金超过千万元。他说,“自己有经济条件了,就应该为社会尽一份责任,用自己的能力和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家乡。我的理想就是想通过我的努力、通过我的身体力行,让芍药村和父老乡亲慢慢地脱离贫穷、贫困,让他们都富裕起来,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