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麟:为高能物理“加速”
2012年02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向他们表示祝贺。
谢家麟,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家麟1920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
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电子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近一个世纪的科技人生,谢家麟以2项世界原创、3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科研成果,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带“草台班子”轰动世界
1951年夏天,谢家麟获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那年他29岁,风华正茂。他谢绝了美方的挽留,登上了一艘名叫克利夫兰总统号的邮轮,准备回国。
但抵达美国旅游胜地夏威夷时,美国移民局的官员和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登船,并仔细核对每位中国学生的身份,以及所学专业和目的地。之后,他们向每位中国学生出示了一封信件,内容是根据美国1918年一项立法,美国政府有权禁止交战国学习科技专业的学生离境,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突然提出要检查谢家麟的行李。幸运的是,检查的箱子里是谢家麟携带的书籍,由于行李搬动不方便,检查暂时中断。检查结束后,谢家麟和其他几位中国学生被押下了轮船,下船后谢家麟气愤地给白宫打了一个电话,以示抗议。
不久,他们被送回美国旧金山。不能回到中国,让谢家麟心情郁闷,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峭壁夹江一怒流,
小舟浮水似奔牛,
黄河横渡混相似,
故国山河入梦游。
从檀香山返回之后,谢家麟面临生活问题。因为他预备回国时,有的钱都买了科学仪器,手里头没钱了。可是又不能够到斯坦福大学工作。因为原来他在斯坦福大学工作,那些未检查的箱子,特工称,箱子要运回后他们还要检查。为避免给斯坦福大学带来麻烦。他就到一个工厂去当工人做纯粹的体力活。
1952年夏末,被限制的行李终于托人领回,谢家麟重新回到了斯坦福大学微波与高能物理实验室,担任助教。半年后,他受学校委派,来到了芝加哥一家医学中心,用一百万美金,开展一项世界首创的科研项目,研制一台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加速器,用它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来治疗癌症。他登报招聘了一名退伍兵,带着一位50多岁的机械工程师,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创举,并开始临床使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
“这件事情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循。”谢家麟回忆说,因为是医用,要求格外高:除了功率要稳定、电子束的尺寸要合适、强度要均匀等等技术性的要求,还要测算出安全的辐照剂量和在人体内的分布。
这台独特的治疗癌症装置的诞生,成为了芝加哥的重大新闻,在美国高能物理界产生了轰动。也就在这时,谢家麟接到了美国移民局的来信,要他在做美国永久居民还是限时离境回到中国上作选择。谢家麟再次选择了回国。1955年,谢家麟开始了他渴望已久的回乡之旅。
回国后,谢家麟决定建造中国自己的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当时许多设备国内没有,国际上又对我国禁运。经过8年艰苦探索,1964年,我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终于研制成功。这大大推动了我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建造和应用,在辐射消毒灭菌保鲜、肿瘤治疗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