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的命是唐医生给的”
每死去一位“村民”,唐中和都要带人挖好墓坑,置办棺材,按农村的习俗将其安葬,让死者享有应有的尊严。
唐中和记得,当时麻风村分病人区与医疗区,相距约800米左右,唐中和住在医疗区的一间小房子里。一到了晚上,砂石小路异常难走,还要防着毒蛇,“踩在蛇身上,软软的,两腿发麻。”
上世纪70年代初,女病人区收治了一位40来岁叫江小芳的患者。每天吃过晚饭,一位男病友手持木棍在前面开道,拍打草丛驱赶毒蛇,唐中和手提马灯,肩背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前去行医,路上跌倒摔伤是常事。持续一年,他终于将江小芳治愈。江小芳回到家后还生了个可爱的女儿,她逢人就说:“我和女儿的命是唐医生给的。”
回龙寺镇患者李中才没有亲人,住进麻风村后,突发急病。连续50多天,唐中和跑上跑下,为他打针喂药,给他煮饭,帮他倒屎倒尿,“他做了连一些亲生儿女都不愿做的事。”村民们说。
1986年,根据国家政策,麻风病人不再集中治疗,从此,麻风村再也没有新的成员。留下来的老人现在无法耕田劳作,靠着政府的救济过日子。
唐中和的房间兼诊室存放着一些常用药,他从这时候起就主要负责老人们的简单治疗,同时作为“村长”给他们分发粮食,照顾老人们的起居生活。
86岁的王业就老人,虽有儿女,但儿女生活艰难,无力赡养他。唐中和了解实际情况后,让老人留了下来,并尽心照顾,让他安享晚年。
2007年冬日的一天,徐金莲老人上山砍柴时被柴棍打到头部,当时鲜血直流。唐中和正巧在家处理家务,闻讯后,立即借了一辆摩托车赶回30公里开外的胭脂凼。唐中和采取急救措施为其止血,终于使她转危为安。徐金莲还患有肝脓肿病,两次出现危险,都是唐中和治好的。
“我们只要生了病,唐医生总是随喊随到。如果没有唐医生,我们没法安度晚年。”73岁的刘兴明告诉记者。
从麻风村建立到现在,有49位“村民”离世。每死去一位“村民”,唐中和都要带人挖好墓坑,置办棺材,按农村的习俗将其安葬,让死者享有应有的尊严。
今年5月,一名老人去世。由于村里的老人腿脚不便,无法将棺材抬上山,而邻村的村民因恐惧麻风病不愿帮忙,唐中和便组织大家将棺材拆开,一块块搬到墓地再进行安葬。
“我会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村里的人都知道唐医生如今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这也是唐的家人担心他的原因。
唐有两儿两女,其中3个孩子在县城买了房子,生活条件很不错,子女们一直不愿意父亲再到麻风病村去。
“我女儿常常说,皮防站给你多少工资,他们翻倍给我,要我在家里好好安度晚年,但我不愿意丢下那边的村民。”唐中和说。
唐中和从丰田乡的家中来到胭脂凼需要坐30公里路程的汽车,然后翻越几座小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
“万一心脏病发作怎么办?”儿女们不愿意。而唐中和说自己有随身携带药品以防不时之需。
唐中和的妻子杨艾兰也曾患过麻风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唐中和的呵护,她认定唐忠厚老实,可以托付终身,病愈后就与他结为了夫妻。
1978年,杨艾兰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丰田乡庄丰村。上有婆婆,下有四张小口,丈夫常年在外,杨艾兰无怨无悔地承担支撑家庭的重担。
唐中和一心扑在麻风村,两三个月才回家一趟。偶尔回来干几天农活连农具在哪都找不着,妻子开玩笑说 :“家里是旅店,你成客人了。”
说起家,唐中和觉得亏欠妻子、儿女很多,总有负疚感。记得有一年,除大儿子外,其他3个儿女突发急性感冒,全部住进了乡卫生院。过了5天,唐中和才得知儿女的病情,匆匆赶回来,看见儿女们病怏怏的样子,他抱着他们直落泪。
新宁县皮防站站长王文生对记者说,唐中和是他们的编外医生,本来可以退休了,但没人愿去接手,“我们在今年2月与他续签了两年的合同,每月给他发400元的工资。”
2007年唐中和被评为邵阳市十大光荣人物,2008年被评为邵阳市首届道德模范,在2009年,唐中和获湖南省道德模范、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而在2011年,他成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在记者的采访中,唐中和很少提及自己的荣誉。2009年在北京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他说像做了一场梦。
“谈起麻风村,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便会呈现出破败的景象:无水无电,与世隔绝,犹如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无家可归的老残病人遭疾病侵袭,有人皮肤溃烂,有人五官畸形扭曲,这样触目惊心的场景,很多人看一眼,厌恶之意便油然而生。然而,唐中和却毫不动摇地每天坚守着这一切,一心一意地治疗麻风病人,敬畏的力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滋生。”知道唐中和的事迹后,某网站评论员李婷说。
坚守者无疑需要对抗孤独,尤其在这种人烟罕至,面对特殊群体的时候,孤独如游丝侵入灵魂,唐中和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和村民们聊天,他相信灵魂上的相知相慰,足以抵挡任何孤独的侵入。
早在几年前,唐中和就照下了自己的遗像,如今,自己的双脚越来越迈不开步子, 51年过去,满头青丝已夹杂了不少白发,唐中和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将这个承诺践行到底,他说他会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台《法制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