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阿尼玛卿雪山上的铺路石王如意

2014年04月18日

     4月1日上午,青海省交通工会举办“中国梦·劳动美”劳模事迹报告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如意讲述了自己30年坚守在阿尼玛卿雪山上,以顽强的意志和执着的精神甘当铺路石的事迹,让现场观众在感动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心灵启迪。

王如意(左二)

    那是有人说给块金子都不去的地方,那是海拔4600多米的阿尼玛卿雪山。可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如意,在这里一干就是30年。

  当记者到达他们的养路工区时,感到头疼、恶心、胸闷、气短,加之刚下过雨后的寒冷(养路工们都穿着毛衣毛裤,有的还穿大衣),使记者的采访几乎进行不下去,但看到王如意那张紫黑紫黑的脸,又坚持着挺下来。尽管采访的不太顺利(主要是王如意和工友们不善言辞),但还是捕捉到了他工作和生活的几个片段

  零下45度的48小时

  王如意所在的工区处于阿尼玛卿雪山之巅,20个人养护着省道205线83公里的路段(其中34公里路至今仍是冻土砂石路面)。2012年农历大年三十,青南地区遭遇20多年来最严重的雪灾,公路积雪最高达到3米,导致大雪封山。王如意在接到上级抗灾保通的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力、机械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当时气温零下45度,寒风刮得人在地上都站不住。看到这种情况,好些职工不知所措,王如意将任务分配好后,第一个开着装载机清雪。手冻僵了,放到怀里捂一捂;口渴了,抓一把雪塞到嘴里,饼子冻得啃不动,就用石头砸成小块,囫囵吞下去……就这样,一米、两米、三米、铲雪、凿冰,最终推出了10多公里两米多高雪墙的关键路段。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最终完成了清雪保通任务,使救灾物资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工作30年29年荣获先进

  优云工区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这里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地处偏远,人烟稀少。在2010年没有并到大工区以前,这里没有水,没有电,吃的粮食蔬菜,要到110公里外的达日县去买。夏日的工作时间,一般都是早晨7点出发,晚上8、9点才回来。王如意在这里干了30年,工作日中,午饭都是自带(2011年,省公路局工会为一线养路工每人配备一个小型的保温瓶,中午能喝上热水,但却没法吃上热饭)。多年都是老三样饼子、咸菜、凉开水。王如意说,不仅是我,工区所有职工在修路时,中午都吃不上热饭。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优云工区的工作在王如意的带领下却完成得相当出色。特别是在全国来说都为数不多的34公里砂砾路面上,晴天路面松散、尘土飞扬;雨天路面积水、坑槽连片,养护难度很大。王如意结合工区路况实际,紧紧围绕公路的畅通、清洁、美观开展全面养护,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多次徒步沿线考察路况,在大家一年一年的努力下,这条34公里翻白露骨砂砾路面变成了一条洁、畅、美的平坦公路。达日公路段段长邵鸿琪说:“王如意之所以工作30年,29年先进,在于他身上有一股劲,那就是30年如一日。”

  在小家与大家的天平上

  王如意的妻子李广云是个朴实的家庭妇女,说起王如意,显得既心疼又无奈。她说:“结婚这么多年,家里的日子一直不容易,他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又是兄妹4个中的老大,月月要往家里寄钱。两个孩子出生后,我把钱抠得更紧。为啥呢?要保证孩子读书啊。好在我们的孩子很懂事,不挑吃,不挑穿,书也读得好。2007年和2008年,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没有让他费一点心。可他是当爹的啊,咋也该有个当爹的样。2008年,女儿考过了分数线,填报志愿的时候,连续几天打电话都和他联系不上(雪山信号不好),当时女儿急得哭了,我也伤心地掉泪,后来终于联系上了,让他下来送女儿去安徽上大学,他请了三天假,只把女儿送到兰州,就说工作忙,又赶回工区去了。你说,这个人叫我咋说他。”

  雪山工区采访时,和王如意一起工作了10年的高培龙师傅说的却是另一番话,他说:“工区里的人都愿意跟着王如意干,别的不说,就凭关心人这一条,就让人心服口服。一段时间工区的伙食大伙不满意,他就召开会议让大家提意见,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解释,并根据大家意见,派专人管理伙食。工区的职工病了,他总是送水送药,嘘寒问暖。有时,一些职工吵嘴闹别扭,他得知后,主动找职工谈心,问清事情的原委,进行说服教育,使其言归于好。我们都没有把他当成领导,而是当成朋友、当成兄弟、当成一家人一样……”

  这就是王如意,一个普通的养路人。(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刘建民 杨青山 王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