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全国劳模李刚:在驯服洋设备中"百炼成钢"

2013年12月06日

    “我们中国师傅要到国外带洋徒弟了!”天津钢管集团的员工们说起这个消息时带着骄傲的神情。这位中国师傅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天津钢管集团管加工部电点作业区作业长李刚。

  从前学“洋师傅”,现在要带“洋徒弟”。李刚的成果开始输出了!天津钢管集团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投资10亿美元兴建一座新的工厂,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制造业企业在美国的最大一笔投资。明年,李刚将赶赴美国,负责新项目的管加工技术维护和当地员工培训。

  “从最初引进外国设备,到如今在美国建厂,实现技术输出,我们实现了一代人的梦想。”李刚自豪地说。

  外国专家破例让他进入布幔协助工作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单厂规模最大、生产线最多、品种规格最全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这里的现代化生产线代表着当今世界无缝钢管生产工艺的顶尖水平。

  管加工部,是无缝钢管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道工序。这里是电点作业区作业长李刚的工作岗位。

  21年前,李刚从机电学校毕业,来到大无缝成为管加工部的电气设备维护人员。这里的装备都是从德、意、美等国引进,年轻的同事大多是大学毕业生。

  随设备一起来了一批外国专家,为了防止技术泄露,外国专家在安装调试时,用布幔将工作区域围挡起来,除了外方人员,中方人员一律不让进入。

  李刚发现外方专家喜欢晚上工作,到了晚上,别人都走了,他留了下来,专家工作到几点,他就跟到几点,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一来二去,博得了外国专家的好感。偶尔闲下来,李刚便向他们请教,专家们很乐意回答这个中国小伙子的问题。时间长了,外国专家被李刚的勤奋、朴实、执著感动了,破例指定他进入布幔协助工作,李刚成了管加工部第一个参与设备安装调试的中国工人。

  下班后,无论多晚李刚都要整理归纳一天中学到的东西,不懂的地方就翻书、查资料,把请教来的学问一点一滴记录在案,几十个类型的设备、几十条生产线的情况他都烂熟于心。

  通过没黑没白地学习,这位只有中专学历的维修工人迈过了很多道拦在路上的坎儿。

    这位瘦弱的工人关系到整个集团的效益

  2009年,美孚公司第一次在中国境内采购,技术要求比美国石油学会规定的标准还高。为抢占国际市场,钢管公司顶着压力接下了这一单。李刚和同事们在管子的连接、抗压强度、密封性、螺纹型等方面大胆创新,修改程序、改造设备、反复测试,最终,6000吨产品如期交付。紧接着,几万吨的合同就来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身高不足1.70米、戴着眼镜的瘦弱工人,关系到整个集团的效益。

  电气设备是管加工部的中枢神经。要想确保产能,必须保证设备达到最大利用率。生产线每停机一小时,损失数以几十万元计。

  而一旦出现难题,请外国专家要支付高额的费用。而且,外方专家不会考虑工期有多紧。“大无缝”曾有一些外方专家,一到圣诞节就要回国休假,不管工期多忙。

  李刚说,电气设备更新很快。作为电气维修工,不能简单维护,而是要从改造入手,优化设备功能。问题要靠自己解决,免得受制于人。

  与李刚朝夕相处的芦超向记者说起李刚一件最令他感动的事。

  那是2012年底,一台西班牙车丝机出现主轴信号丢失,无法定位而“罢工”。“我们是三班倒,刚工至少36个小时没合眼。”芦超说,“最后刚工不断用英语联系国外专家,终于检修成功,大家对刚工没有不信服的。”

  20年来,从挑战“洋设备”、改造“洋设备”,到超越“洋设备”,李刚带领同事们打破了国外在管加工领域的多项技术垄断,将普普通通的设备维护工作干成了高技术含量的研发岗位。经过李刚和同事们的改造创新,管加工的设备逐渐从“联合国”变成了“中国化”。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大家行才是真的行

  作为作业长,李刚有30多名部下,大家称呼他“刚工”。倒班组员贾帅告诉记者,刚工把自己几十万字的笔记做成幻灯片,给新来的年轻人讲课,还把自己的技术诀窍在各个片区推广。

  近几年来,李刚义务给车间年轻人授课已达数百次。“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大家行才是真的行。”这话李刚常挂在嘴上。

  在设备调试和处理故障时,往往都是李刚最先取得突破,并总结出指导性的处理方法,然后向工友们推广。

  在他的带领下,一根钢管的生产从过去的1分多钟缩短到了40秒;产量由原来的每月5000吨突破了10000吨大关,实现了从电气维修到电气设计的重大突破;故障停机也由十几年前每月二三十个小时减少到现在的1小时,而且不再依赖外方专家。

  一名外方专家称赞说:“天津钢管公司维修人员的水平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维护人员的水平。”

  李刚有一个创新工作室,在这个工作室的墙上写着近期的主攻方向和马上需要完成的攻关项目。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的15位同事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讨论问题,许多新点子、新想法也从这里诞生。

  随着企业的发展,李刚不满足于单纯对设备进行维修,在他看来,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从自主维修到自主研发,才能把握主动。

  如今,由李刚主持和参与的改造成果高达200余项,为企业年创效益上亿元。2012年,他领衔完成的“特殊扣石油套管拧接控制研究”在全国冶金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中摘得一等奖。李刚实现了娴熟驾驭世界一流设备的愿望,解决了许多设备厂家和外国专家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来源:工人日报 记者 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