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精兵”贾元友
2013年09月05日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命令,授予北京军区某坦克连军士长贾元友“铁甲精兵”荣誉称号。
命令指出,贾元友同志入伍以来,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学习钻研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瞄准实战谋打赢,着眼转型练精兵,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刻苦学习新知识,以初中文化基础自学完成大学本科学业,获得军事学学士学位。他执著钻研新装备,取得坦克通信、射击、驾驶3个专业的特级证书,7次在军区、集团军和师组织的比武考核中夺冠。他潜心研练新训法,立足实战需要,大胆探索创新,总结的10多种训法被团队推广。先后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学习成才先进个人,2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所带班排3次荣立三等功。
纵观世界,哪个国家能为一个士兵设个“工作室”?
一个叫贾元友的中国士兵就有此待遇,部队为他专门腾出一间房,里面安装了两部能上网的电脑,书柜里还有许多书,门外墙上有一块小牌子,上写着:“贾元友工作室”。
记者见到他,却是在千里之外的戈壁。那天,贾元友与战友们驾驶着新型坦克打靶,黝黑的脸上神采飞扬:“你们想象不到,高速行驶的坦克在射击的一瞬间,在尘土和硝烟的间隙,可以看到弹头划过的美丽弧线……”
熟悉坦克的军人知道,这种景观常人确实难以见到。
熟悉贾元友的人也知道,由他“主演”的现实版“士兵突击”,更是中国士兵的传奇!
大漠射击,一弹贯穿双靶;千米之外,4弹全中靶心
2009年6月,某训练场薄雾弥漫,一场坦克实弹射击演练正在进行。
在烈马般颠簸前行的坦克里,贾元友突然发现,1号靶和3号靶在斜线上出现了短暂的重合。
“来个串糖葫芦!”刹那间,他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
击发!炮弹呼啸而出。要知道,高速行驶的坦克中,这种重合只有1秒钟,然而就在这1秒之内,贾元友脑子里闪过发现、判断、定下决心和打击的一连串火花。
“好!一弹穿双靶!”大家惊讶地看到,在两个相距300余米的靶子上,出现了两个碗口大的弹洞。
打靶归来,官兵们议论纷纷。有人提出,一弹打双靶在实战中可能性不大,只能出现在展示性表演中。一位将军认为,表演的东西,没有多少价值。
贾元友闻之不服,向将军报告:“首长,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创造过一弹穿双靶的战例,我认为不是巧合,只要把握好最佳时机,使用穿甲弹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将军很大度,不置可否地笑了。贾元友却没有笑,他在寻找下一次印证的机会……
大漠沙场,又一次实弹演练。坦克炮膛里装填的是穿甲弹,目标是实体坦克。机会难得一遇。登车前,贾元友与车长张连超、驾驶员杨新军仨人顶头搂肩,默发誓言。
601号战车在巨大的轰鸣声中,消失在尘烟里。刚入射界,贾元友就在瞄准镜里发现了战机——炮口即将和两辆坦克连成一线!
他屏住呼吸,把握瞬间,果断击发。结果,两辆坦克被一发炮弹击穿!
这一炮,震惊了靶场。一名观战的将军兴奋地说:“这真是奇迹!”
这一炮,也写入了我军陆军装甲兵训练史!
奇迹还在续写。2010年仲夏,骄阳似火,北京军区基础训练比武大赛进入白热化。这次比武,是北京军区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专业最全、人员最多的大比武,选手人人身怀绝技,个个都是“王牌”。
7月2日,坦克实弹射击决赛上演巅峰对决。来自不同部队的8辆不同型号的坦克同时发起冲击,卷起漫天烟尘。601号战车一马当先,目标一出现,贾元友瞬间按下击发按钮。
一声巨响,炮弹飞出炮膛,不偏不倚,正中靶心!观礼台上,军委、总部和军区首长拍手叫好。指挥所传来消息:“601号车,第一名!”
然而,首长们不知道,就在比武的前一天,贾元友已经震惊了赛场。
那天,部队组织坦克炮校射,靶子立在1200米外。贾元友最后一个登场,4次瞄准,4次击发。硝烟散去,大家纳闷儿:靶子上怎么只有一个窟窿?
难道脱靶了?现场检验核实,贾元友发射的4枚炮弹,竟然全打在靶心位置,打出了一个脸盆大小的不规则圆洞。
贾元友,又创造了一个奇迹:4弹钻一孔!
战法研讨,士官语惊四座;戈壁验炮,专家刮目相看
如果你以为,贾元友只是炮打得准,那就错了。
一次,贾元友在与营连军官研讨新型坦克战法时,语惊四座:“进攻时我们不应该一味猛打猛冲,而是应该学会‘退着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
“退着打?”这番话,说得大家老半天回不过神来。细细一想,还真是这样——新装备具备了远程打击的优势,如果我们退到对手够不到、而对手又在我们打击范围内的位置,岂不是变退却为进攻吗?
“贾元友将新装备远距离精确打击的能力从理论变为战术,使‘非接触’成为我军坦克部队作战样式的一个全新选项。”师领导这样评价他。
事后,一些军官十分奇怪:“一个士官,啥时候脑子里装了这么多新点子?”
这个问号,在副师长高继安看来一点不奇怪。在他的眼里,贾元友对新装备的熟悉,堪称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