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

2013年08月29日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命令,授予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雪域高原好军医”荣誉称号。
    命令指出,李素芝同志模范践行老西藏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官兵和藏区群众服务。他热爱边疆、扎根高原。1976年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留上海的机会到西藏工作,入藏后克服家庭等各种困难,始终战斗在高原医疗一线,数十次面临泥石流、塌方、雪崩等危险,足迹遍布西藏所有边防哨所和偏远牧区。他热爱本职、刻苦钻研。为攻克高原病防治难题,采集病例数据1万多份,发表学术论文291篇,组织开展150多项高原医疗技术革新,其中87项填补高原医学空白、35项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使重型急性高原病抢救时间由7至10天缩短到24小时以内,驻藏部队连续17年没有官兵因急性高原病死亡。他热爱群众、真诚奉献。积极组织开展医疗进牧区、进学校、进寺庙等活动,先后117次带领“流动医院”深入边防连队、哨所、牧区巡诊,为2300多名白内障患者、3200多名先心病患者、560多名肢体残疾儿童实施免费手术,为西藏52座寺庙的2万多名僧尼办理免费医疗卡、建立1.8万多份“健康档案”。先后被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道德模范,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誓把生命价值书写在生命的禁区里

    1976年,22岁的李素芝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被分配在学校附属医院-长海医院普外科工作。一天,李素芝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位从西藏边防部队来的患短肠综合症的军人。交谈中,李素芝得知,西藏的医疗条件很差,得了重病,只能到内地治疗,一些人经不起折腾,走到半路就死了。还有一些群众观念落后,信神不信医,生病不愿去医院治。这让李素芝的心情格外沉重。他随即查阅资料了解到,当时西藏不仅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许多高原疾病的防治也是世界级难题。李素芝心想:如果我去西藏,也许能为西藏人民做一些事情。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战胜高原疾病的力量。
    几天后,李素芝郑重写下到西藏工作的申请。这年冬天,他带着“扎根西藏、扎根边疆,到最艰苦、最需要、最基层的地方去”的誓言,毅然决然地走进西藏。初到西藏,李素芝被分到山南地区部队医院,但他却主动要求下基层卫生队。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李素芝跑遍了边防一团的每个连队、每个哨所,为每个官兵建立了健康档案,写下了十多万字的高原医学笔记。在边防村寨,李素芝走村串户,调查高原人的生活起居、饮食习惯。高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成为他研究的重点、立项的课题。
    在海拔4500多米的基层卫生队,李素芝对边防军人的称号有了切身感受。夜里,由于缺氧,他头昏脑胀躺在床上。冷汗浸衣,身体颤抖,心跳加快,头痛得像是要爆裂。但他顽强地挺了过来。“医生是维护生命的使者,我一定要把生命的价值书写在生命的禁区里。”李素芝写下如此誓言。
    李素芝到西藏的第二年,1977年5月,山南军分区边防某连一名战士在施工时头部被砸伤,颅内血肿,需立即实施开颅手术。当时连队设备简陋,做这种手术风险很大,送拉萨救治已经来不及,李素芝勇敢地站出来:“这个手术我做!”凭着娴熟的医术,他成功完成了手术。这年底,李素芝被调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

    打破医学禁区的“高原一把刀”

    1978年,李素芝刚调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工作,他的第一个病人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8岁藏族姑娘卓玛。由于卓玛病情严重,终因抢救无效,永远地去了,卓玛的离去给李素芝带来深深的震撼。在接下来的普查中,让他更吃惊的是:在近2万名普查人口中,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就达60名。他暗下决心:不管用多长时间、多少年,一定要磨快手中的这把“剑”,攻克高原先天性心脏病的难题,消灭这个高原“第一杀手”。
    李素芝决定从动物身上积累手术经验。然而当时条件艰苦,没有实验室、没有实验用的动物、没有设备、没有器材、没有经验。可是这一切没有让李素芝退却,很快,他申请到一个旧仓库作为实验室,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经费购买必要的设备、器材等,那时西藏有很多野狗,为了节省奖金搞实验,李素芝经常带人去抓狗,他多次被狗抓伤、咬伤,经受了很多磨难和痛苦,但他最大的痛苦,是实验的多次失败,别人的不理解、讥讽和打击,然而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一切,李素芝都默默地忍受着。
    1999年8月的一天,李素芝用动物做实验,他给一条猛犬注射麻醉后,猛犬睡着了,由于抵挡不住连续熬夜的疲劳,李素芝也睡过去了。当猛犬醒来的时候,李素芝还在睡,猛犬挣脱捆绑一口咬住李素芝,李素芝在疼痛中惊醒,这时他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说他的母亲病逝了!丧母之痛挥之不去,而实验又不能中断,3天之后,他才跌跌撞撞赶回山东老家。在家里,李素芝怀着对父母深深的愧意,流着眼泪给父亲按摩了两个多小时。3天后,他又回到了西藏。没想到,两个月后父亲又撒手人寰了。尽管他心中交织着百转千回的痛,但依然没有中断实验。
    先天性心脏病在高原地区发病率比内地高2~3倍。但高原地区的独特气候,使得通过做手术来解除患者病痛异常艰难。曾有专家断言,“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不能进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但经过长达20年时间、200多次动物实验、上百次失败的考验后,李素芝终于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原,成功实施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开创了世界先例,打破了医学禁区,也一刀划破了国外专家的医学断言。在此后的四五年里,他主刀为500多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解除了病痛,手术成功率达98%,赢得了“高原一把刀”的美誉。

    “谁停他的药,我就停谁的职”

    士兵出身的李素芝,对士兵有着特殊感情。他常说,士兵是战斗力的基础,爱护士兵就是爱护战斗力。为兵服务、治病救人,再险的路也要上,再大的风险也要担,再难的手术也要做,再贵的药也要用,这已经成为李素芝行医的座右铭。
    进藏36年,李素芝从一名普通军医,成长为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他时时牵挂边防战士的身心健康,经常带领医疗小组跑边防、上哨所,把热情的服务送到官兵心坎上。
    1989年冬的一个黄昏,某旅战士刘文灿吐血不止,生命危在旦夕。时任心胸外科主任的李素芝接到救援电话后,冒着暴风雪连夜驱车赶往林芝。不料汽车途中抛锚在海拔4300米的米拉山上,他和战友冒着严寒抢修车辆,终于在天亮时赶到林芝,经过紧张抢救,刘文灿转危为安。
    1998年IO月,李素芝带着医疗队前往海拔5000多米的甘巴拉雷达站,为长年驻守在那里的官兵检查身体。甘巴拉气候特别恶劣,一到下午便大雾弥漫,行路途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掉下悬崖。李素芝赶到雷达站后,便迅速为官兵体检,忙到下午起雾时还有3名战士没有检查。站里干部几次催着医疗队上路,可李素芝执意不肯,坚持为最后一名战士做完检查,才冒着危险下山。2003年,他先后6次深入边防一线连队为官兵送医送药,手把手指导基层培训医疗骨干。
    “官兵就是我们的兄弟,只要能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让患重病的官兵获得第二次生命,再贵的药也要用!”李素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日喀则军分区某边防团战士李峰,患慢性骨髓炎,需用“去甲万古霉素”、“泰能”这两种特效药。由于小李病情较重,药剂用量大,价格又贵,有的医生从经济上考虑,准备减少药量或停止用药,李素芝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地说:“谁停他的药,我就停谁的职!”李住院期间一直都在用这两种药,直到痊愈。
    为服务好部队官兵,在李素芝的倡导下,西藏军区总医院坚持对军队伤病员实行“门诊、治疗、住院、手术、用药”五优先,对来自边防一线的官兵,不拒收、不推诿,热情安排好每一位官兵。同时,与部队医疗机构建立了热线联系,定期了解基层官兵健康状况,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藏汉同胞健康的“守护神”

    对官兵爱护有加的李素芝对藏族同胞更是关怀备至。很多藏族向胞都说,他们是先认识了解放军医生,再认识了解放军;认识了解放军,再认识了共产党。在西藏老百姓眼里,李素芝是他们健康的“守护神”。
    李素芝对病人从来都是笑眯眯的,不管病人多穷多脏,他都耐心地仔细给病人检查、治疗。他会用简单的藏语和藏族病人交流,病人都觉得他很亲切。只要有重病号他就没日没夜地看护,如果病人去世了,他总是难过得几天不说话。
    2009年春节,李素芝带领医疗队到福利院巡诊,发现一个小女孩躲在一个角落里,眼神呆滞。李素芝抱起这个叫卓玛的孩子,才发现孩子脊柱严重弯曲,身子弯得像个小老太太。看到小卓玛难过的样子,李素芝将她带回了总医院接受治疗。
    十几个小时下来,手术终于获得成功。几年后,当亭亭玉立的卓玛站在李素芝的面前时,就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卓玛高兴地对李素芝说:“手术彻底恢复后,经过慢慢锻炼,比以前长高了整整7厘米!”
    36年间,李素芝坚持每年利用节假日率医疗队到偏远农牧区巡诊、送医送药,跑遍了西藏各区县90%的乡镇、寺庙,行程逾百万公里,免费巡诊50万余人次。为西藏52个重点寺庙的1.5万名僧尼办理了免费医疗卡,为高海拔官兵和寺庙建立”健康档案“1.2万份,医院每年补贴民众免费医疗费用达4800万元。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力的下降,劝李素芝不要再这么拼命的声音越来越多。有朋友劝:“行了一辈子医,你还没医够啊?!”有下属劝:“你是先进典型,已经功成名就了,还处处亲自上阵,万一失手,不仅毁了你的名声,也砸了医院的牌子,当心在小河里翻船啊!”
    然而,面对功名和荣誉,李素芝真的不怕“失手”:无论科研还是手术,无论坐堂行医还是风雪巡诊,他总是冲锋在前。他常对年轻医生说:“我是共产党员、军人,就要为党做点事。党和部队教育培养我,还给了我这么好的事业平台,我哪能坐享其成?”
    原西藏军区政委郎友良动情地对记者说,作为一名“老西藏”,李素芝激情干事业,艰苦奋斗了几十年;作为一名老英模,李素芝服务西藏军民、维护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了几十年,作为一名老院长,李素芝求医院发展、谋社会稳定,倾情贡献了几十年;作为一名老军医,李素芝履职尽职、勇攀高原医学高峰,执着追求了几十年。(来源:国防时报 作者:剑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