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爱国拥军妈妈罗长姐

2013年07月26日

    【阅读提示】

  在鄂西南绵延不绝的大山深处,有位85岁的土家族老人,她三十五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因伤退伍、精神失常的儿子,用母爱延续着一名退伍军人的生命,用心血书写出一位军人妈妈的传奇。除了儿子,她还先后亲手将小叔子、孙子送进了部队,成就了一个家庭三代人都从军的光荣。她就是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村民,“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罗长姐。

  35年来,她不记得儿子摔坏了多少个碗,撕坏了多少件衣服,挨了多少个拳头;35年来,她没有让儿子挨过冻,受过饿,穿过一件脏衣服;35年来,她的头发逐渐变成银白,面容被皱纹爬满,腿脚不便,但是她始终坚持一种信念,要把这个她曾经引以骄傲和自豪的军人儿子照顾好,哪怕只有一口气在,她绝对不会对儿子撒手不管。她就是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的英雄母亲罗长姐,35年来,这个淳朴、善良的土家族农妇一直用无私的母爱谱写着感人至深的拥军故事。

  儿子永远是骄傲

  湾潭镇位于鄂西南连绵起伏的深山中,这里山势陡峭,交通极其不便,淳朴勤劳的土家人民世代守候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罗长姐的家在九门村的半山坡,是一个典型的土家吊脚楼。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广大青年人响应毛主席踊跃参军的号召,43年前,罗长姐的小儿子祁才政从这座吊脚楼背着行囊离开,光荣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罗长姐在得知儿子参军的消息,高兴得几天都睡不着觉,直至今日,85岁的她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仍然很激动:“我们政娃参军保卫国家,当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啊。”她对儿子的记忆仿佛永远停留在那个英俊帅气的解放军形象上。

  儿子在军营生活里的点点滴滴,罗长姐如数家珍,“他在部队表现好,个个儿生得好,一去就被看上,他在部队当警卫,又当事务长,样样都能做得好。”那时候,祁才政每取得一次进步、一点成绩,传到千里之外母亲的耳朵里都是莫大的荣誉。

  祁才政在罗长姐的眼中是一个体贴、孝顺的儿子,“那时候在部队他每个月只有两块钱,他舍不得用,攒着给我寄回来”。而每次部队里发的一斤糖、一块肥皂祁才政也要给妈妈寄回来。

  祁才政在部队里的那些照片罗长姐像是宝贝一样的珍藏着,许多时候她都会看着照片上清秀面庞的儿子默默流泪,她怎么也不相信,一个让家人骄傲、希望满怀的祁才政的命运会遭受这般沉重的创伤。

  照片上精神的小伙子经历了一次突然的疾病后,就变成了一个性格暴躁、打骂无常的“逆子”,眼前这个眼神呆滞、连话都说不清的祁才政曾经让罗长姐伤心不已,但是她始终不肯相信这是真的,在母亲的眼中真正的祁才政是那个光辉高大的解放军形象。

    不给国家添负担

  1974年,在成都某部队服役6年的祁才政已经是荣立两次军功的优秀战士。但是,这个优秀的解放军战士却被乙型脑膜炎击倒。部队给祁才政及时的治疗,购买从外国进口最先进的药,但是最终没能治好祁才政。48岁的罗长姐赶到成都的部队医院,发现躺在病床目光呆滞的儿子根本不认识自己。部队并没有放弃对祁才政的治疗,此后4年,祁才政先后被送到北京、广州等地的大医院治疗,但是效果甚微。祁才政在治疗中恢复了行动的能力后,脾气变得非常暴躁,7、8个护士都看不住他,他殴打医护人员、一次次的出走,部队一次次的派人把他找回。

  罗长姐知道这些事情后,请求把祁才政接回老家五峰,“我儿子立过军功,我是军人的母亲,绝对不能给国家和部队添麻烦。” 在罗长姐多次请求下,1976年部队派人派人把祁才政送回了五峰。组织上决定把祁才政送到县福利院。罗长姐怕祁才政会影响福利院里老年人的生活,还是坚持让儿子回家。为了儿子的身体,让他每顿饭里面有肉,罗长姐每年喂了两头猪。每天在照顾祁才政吃饭后,罗长姐就到村子里的山林里、田埂边去割猪草,多年来她一直这样坚持。

  尽管病后的祁才政对母亲完全失去了记忆,但是罗长姐始终无微不至的照料这个儿子。

    35年的不舍不弃

  近60岁的儿子在罗长姐的眼中依旧像是“不懂事”的孩子。她没有怪罪,也没有嫌弃,哪怕每天会挨祁才政的拳头,她依旧会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儿子吃饱穿暖,身体健健康康。

  每天天还没有亮,罗长姐就起床了。她熟悉儿子在部队养成的生活习惯,过一会儿祁才政就会起床。罗长姐轻手轻脚地走到儿子睡的“笼子”边,把祁才政沾满秽物的衣裤用竹竿从缝隙里掏出来,等把干净的衣服悄悄放进去后,她就坐在木盆边,搓洗着像是婴儿不小心弄脏的尿布一般。搓洗衣服后,罗长姐就要给祁才政做早饭,以便能赶上他在部队里的吃饭时间。

  祁才政在吃完饭后,一般都会把碗和筷子抛到吊脚楼下面,然后就是在吊脚楼他的世界里来回走动,他重复着这样的步子已经有35个年头。中午、晚上罗长姐都会按时把做好的饭从木栅的洞里递过来。深夜,等祁才政熟睡以后,罗长姐繁忙的一天才算是稍有歇息的时间,为了方便照顾儿子,她把床安置在与祁才政仅一栏木栅之隔的屋子里。

  35年来,罗长姐没有一天不盼望儿子的意识能够恢复。但是,她这个希望在35年来都没有实现。精神失常的祁才政每天都要发病3、4次,发病时烦躁不安的他砸坏了家里所有的家具,在万般无奈中,家人才在吊脚楼的一间屋子,用木栅隔出属于他的“地盘”。

  这位慈祥的母亲,35年来没被儿子少打过,“60、70岁的时候,他打我我还能跑,现在也跑不动了,”许多时候她只能躺在地上“装死”以躲过这样的“灾难”,她的一只眼睛被祁才政打伤没有及时治疗以致逐渐失明。祁才政经常会伤害到邻居,罗长姐一次次地到邻居家道歉、解释、赔偿。罗长姐躲不过他的拳头,父亲也没躲过他顺手扔来的铁锤,哥嫂子没有躲过他用扁担的横打,侄儿没有躲过被他扔进火塘…………

  但是,家人并没有嫌弃、放弃。因为家人明白,祁才政是一个病人,他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怀。罗长姐无私奉献的母爱,受到儿孙们非常的敬重,他们也沿袭着罗长姐的周到和细心,照顾祁才政,哪怕他是一个没有了感情、没有了思想的人。

  罗长姐老人的儿媳妇告诉记者说,母亲已经把祁才政托付给了长孙祁文勇,“如果孩子们受不了,我就来照顾”。

  儿孙们有了这样的表态,罗长姐感到很欣慰。但是,她总是闲不住,85岁的老人,每天还是会背上土家人熟悉的背篓去田间地头割草喂猪,脚下坑坑洼洼的路,每一步对这位80多岁的老人来说都是一场考验,背着猪草的罗长姐,艰难地走向吊脚楼下面的猪圈,她表示,自己活一天就照顾儿子一天,不能让祁才政成为家人、政府、部队的负担。(来源: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