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纪念"七七事变"76周年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13年07月07日
今天(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76周年纪念日,各地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一定要不忘国耻,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7月7日,来自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的党员、团员在卢沟桥举行纪念活动,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他们在卢沟桥上献上花篮,并听取了卢沟桥事变亲历者郑福来老人讲述卢沟桥事变,从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此同时,坐落于香山脚下的抗战名将纪念馆推出纪念杨虎城将军诞辰120周年活动,同时展出张学良、杨虎城文史资料。其中,张学良题刻于北平的匾额为国内首现。
今天,四川建川博物馆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捐赠了近百件抗战文物,并邀请十多位抗战将领的后代讲述历史背后的故事。
在山东临沂,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前,党员干部们重温入党誓词并向烈士敬献花篮,深刻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7月6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易翠兰老人在亲属的搀扶下,和南京市民一起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开展祭扫活动,铭记国耻,瞻仰先烈,寄托哀思。当天,共有10位老人获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书,最大的93岁,最小的76岁,“他们每个人的亲身经历都是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都将永久性地成为馆藏展览。”据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历史的“活人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不少老人相继去世,目前在世的不到200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大多数年迈多病。
为了进一步激发全体官兵的爱国主义精神,牢记历史,连日来,云南天保边防检查站以纪念“七七事变”76周年为契机,先后组织官兵开展了阅读抗日英雄书籍、学习抗日英雄事迹,回顾抗战年代的光辉历史,学习抗日联军的优良传统,重温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组织官兵传唱《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等抗日歌曲;组织观看《七七事变》等抗日战争电影;组织官兵开展边境巡逻、擦拭界碑、宣誓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官兵的爱国热情,让官兵在回顾历史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7月5日,海南边防总队昌江边防支队组织“勿忘国耻,不辱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纪念“七七事变”76周年。支队礼堂内,全体官兵观看了红色历史纪录片,用心聆听历史的声音,追忆那段战火硝烟的光辉历程。观影过后,全体官兵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并在“勿忘国耻,不辱使命”的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坚定爱国戍边的忠诚信念。
7月4日上午,新疆公安边防总队阿克苏边防支队组织官兵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纪念“七·七事变”76周年。官兵们通过学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等抗日歌曲、观看《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太行山上》等抗日题材影片、开展专题座谈会等形式,表达了官兵们对八年抗战夺去了3500万同胞的生命,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的灾难的愤慨与面对屈辱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的自豪。活动结束后,官兵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期的边防官兵,更应该以英烈们的精神为榜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刻苦钻研,勇于拼搏、爱岗敬业,在圆满完成各项边防安保中践行军人核心价值观。
7月4日,浙江台州边防支队上盘边防派出所党支部与前来暑期实践的宁波工程学院计通科团支部共同开展“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活动,纪念“七七事变”76周年。活动通过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引导边防官兵和师生以史为鉴,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大恩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