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钢——
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边防军人的英勇本色
刘东盟长得又瘦又高,看似文弱,可是骨子里有一股蛮劲、拼劲、闯劲。
刘东盟有一句口头禅:“你们等着,我先上。”工作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争着做最危险、最难办的事,抢着干最苦、最脏、最累的活。
机动队的驻地在樟木,一到雨季,丛林之中总有蚂蟥出没。每次巡逻,刘东盟都要走在前面探路开道,手上脚上被荆棘划出一道道血痕,蚂蟥也钻进衣服,附在身上吸血。巡逻回来,战士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互相清理蚂蟥,每次一数,刘东盟身上都是最多的。仅他的脚上就有三四十个蚂蟥吸血后留下的疤点。战友们看了很心疼,刘东盟却不以为意,还风趣地说:“这些都是荣誉勋章。”
到了旱季,山上又有一种蜱虫,像针头一样,钻到肉里,揪心的痛。这时刘东盟就要用刀片把肉划开,把蜱虫取出来。有时蜱虫在肉里蠕动,不易找,要划好几道口子才能把蜱虫取出来。
仲宗执勤点距离驻地10公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战士们每3天就要回驻地背一次物资。刘东盟不但要求去这个最苦的地方执勤,每次背东西也少不了他。100多斤的负重,把身子都压弯了。没有路,很多地方只能“爬”——一只手抓紧肩上的物资,一只手攀住树枝灌丛。每走一步累得气喘如牛,战友们想帮他一把,他就故作轻松,说:“没事,我走一个给你看。”于是,他又背着最重的物资行进了。
一次,刘东盟带了几个战士回驻地背物资。走到半途,遇泥石流,前面一个战士刚过,桥就被冲垮了。他就砍了棵树横在沟壑之上,说:“你们等着,我先上。”待他摇摇晃晃走过去,确认安全之后,才对后面的战士喊:“小心点,踩着我的脚印走。”
2012年3月,樟木遭遇罕见雪灾,许多货车被困,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司机又饥又冷,存在生命危险。那时,刘东盟在曲乡检查站执勤。一天,他发现有两个人影在向检查站方向移动,隐约听到求救声。刘东盟心中一紧,顾不上报告,就踏着齐腰深的雪前去营救。过了40分钟,刘东盟背着一个人往回走,雪太深,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战友去接应,他却说,这里我的体能最好,就该我来背。好不容易把人背到检查站,他又急忙往外赶,说你们在家里等着,我去背后面那个人。事后,领导责备他。他也不辩解,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是人民子弟兵,群众有难,就是舍了命也要去帮助他们。”
在塔杰林执勤点,刘东盟带班负责拉布吉山口和塘桑岗姆山口的巡逻任务,这里常年积雪,气候恶劣。战士们一天24小时分两班倒,进行白天和夜间巡逻。山上全是羊肠小道,时有坠石。每名战士穿着防弹衣、戴着头盔,携带枪支、饼干、水壶,负重十几斤,巡逻一个班次要徒步行走10余公里,高原氧气稀薄,体力透支严重。尤其是夜间巡逻,晚上八九点出发,早上六七点才能回来,气温在零下十几度,寒风刺骨。困了,只能在山上简陋的羊圈里避避风,躺一下,又继续巡逻。
每一次,刘东盟总要把热水和干粮让给战友,战友推却,他就说自己不饿不渴。但是细心的战士发现,他经常喝冰冷的河水,有时抓把雪就往嘴里塞。巡逻的路上有几条小河,没有桥。他就脱下鞋子,光着脚,踩着砾石,吃力地把战士们一个一个背过去。
一次晚上巡逻,战友张存佳的脚崴了。刘东盟二话不说,背起他就往回走。在高原上空手徒步都很吃力,背上一个成年人走两三公里的夜路,只能靠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
不执勤的时候,刘东盟也闲不住。每天晚上他都要起几次床,帮战士们盖被子,替人站岗,随机巡查。
进藏当兵4年,刘东盟只休过一次假。他休息比别人少,工作比别人多。
刘东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以一个钢铁“硬汉”的形象彰显了边防军人爱岗敬业、忠诚可靠、甘于奉献、献身使命的英雄本色。
似水——
他心怀战友、情系百姓,用大爱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刘东盟的心中怀有大爱,那就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战友的细心关爱。
在总队警卫班,刘东盟经常让一同值勤的战友到岗亭里“坐岗”,自己却冒着寒风雨雪站岗。刘东盟的心很细,下到机动大队,每次出勤前,他要一个一个检查,看战士们是否穿了防弹衣、防寒服;新兵情绪有波动,就耐心地作心理疏导,他给每个新兵家里打电话,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甚至饮食口味。
在老鹰头执勤点时,一天凌晨,战友李安旭胆结石复发,痛得厉害。刘东盟背起李安旭,打把雨伞,冒着倾盆大雨,步行4公里赶到樟木口岸医院。在李安旭住院期间,刘东盟给他喂药、送饭、洗衣,像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李安旭病愈出院了,刘东盟却因淋雨患了重感冒。
谈起刘东盟,泪水止不住从李安旭的脸上滑落。他说:“从老鹰头执勤点下到山脚,共有296级台阶,当时天那么黑,还下着大雨,伏在高高瘦瘦的刘班长背上,感觉有他在,心里就踏实了。”
2012年11月,刘东盟得知一位退伍战友家里发生变故,生活困难,就从工资中省出1500元钱寄给战友。他还觉得不够,打电话给母亲,让家里给这位战友汇去5000元钱。其实,刘东盟的工资不多,大都用于资助困难儿童、帮扶孤寡老人。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好,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收入微薄,爷爷奶奶已是80多岁高龄,需要看病吃药。
樟木镇立新村有一个叫曲珍的小女孩,母亲去世,父亲离家出走,年幼的她与年迈的外公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苦。刘东盟得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马上将曲珍家的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要求结对帮扶。此后,刘东盟有了另一个身份——曲珍哥哥。他经常捐钱捐物、劈柴担水,帮助曲珍家解决实际困难,双休日还挤出时间给曲珍辅导功课。得知刘东盟牺牲的消息,曲珍的外公未语哽咽,老泪纵横。他说,他失去了一个儿子。曲珍至今不知真相,还在问东盟哥哥去哪儿了,怎么这么久没来看她了?
立新村的孤残老人阿旺桑布有一个习惯,见到军人就敬礼。这源于他和刘东盟建立的深厚感情。原来,他家房前有一处坡地,老人腿脚不便,时常摔倒。刘东盟知道后,就找来工具,用石头为老人砌起一级一级的台阶。完工那一天,老人笑得合不拢嘴,高兴得像个小孩一样,背着双手,从下走到上,又从上走到下。后来,刘东盟就成了阿旺桑布家的常客,经常过来帮老人做家务。家里人给他织了一件毛衣,他舍不得穿,转手就送给了老人。他说,我年来到塔杰林执勤点,刘东盟的任务更加繁重,压力也更大了,可是再苦再累,他总不忘为当地群众做好事、解难事。挖土豆、收青稞、挑水,他样样干得起劲。2012年8月的一天,突降大雪,村民达娃、扎西家的牛羊走散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天色渐黑,他们心急如焚,万般无奈之下,想起了刘东盟。此时刘东盟刚巡逻回来,腹中空空、疲惫不堪,正在吃饭。听说来意,他放下饭碗,拿起手电筒就往山上走。寒风冷冽,大雪覆山,刘东盟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跌倒了爬起来,没走几步,又是一跤。如此这般,经过四五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把牛羊找了回来。
这几年,刘东盟到底做了多少好事、捐了多少钱物,没有谁能数得清、记得住。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心中的大爱似水一般充盈绵延,永不枯竭,温暖着、感染着周围的人,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近日追授刘东盟为烈士。这是对一个边防战士履职尽责的无上荣誉。
这个战士永垂不朽,这个荣誉载入史册。(铜陵市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