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安徽退伍老兵王爱民为烈士义务守墓20余年

2012年08月24日

    安徽涡阳县石弓镇西关村退伍老兵王爱民20多年来坚持义务守护烈士墓,如今,已经66岁的王爱民将杂草丛生的墓地“守”成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两退伍老兵 义务守护烈士墓

    王爱民的住处距离烈士墓地不足100米,这短短的一段路他已经往返了20多年。

    墓地位于石弓镇西关村的石弓山上,之前这里的墓仅仅是一座座荒凉的坟堆。1991年,王爱民刚从部队退伍不久,听说了这片墓地的故事。“我小时候就见过这些墓,退伍后听村里的老人说这里埋着的都是当年淮海战役时牺牲的烈士,才知道这是烈士墓。”王爱民说,当时映入他眼帘的烈士墓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看到这样的场景,曾是军人的王爱民心里很不是滋味。

    带着对烈士的尊敬和崇拜,王爱民和另一名同样是退伍军人的老乡一起清理起垃圾和杂草。“别的做不好,但我认为我可以给他们一个整洁宁静的安息环境。我不能让为祖国牺牲生命的烈士们太孤单,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也是应该的。”王爱民说。

    墓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爱民和这位战友一起,成了这座无名烈士墓地的义务守墓员。退伍后的王爱民在村委会工作,每天他都会到墓地里去看看。

    看到这些零零散散数十座坟堆,王爱民有了一个想法。“这里埋有数十名无名烈士,我想着要给他们立一座碑。”1992年,王爱民向石弓镇民政办提了此建议并很快得到了批复。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刻在碑上并竖立起来,王爱民觉得烈士们总算有了名分。“这里现在成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常会有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敬献花圈,缅怀先烈事迹。”王爱民自此也多了个身份——烈士陵园的讲解员。

    “这些年也常有一些烈士亲属来寻亲,但是因为这里埋葬的烈士大多不知道姓名,都是无果而终。”王爱民说。

    和王爱民一起清扫烈士墓的战友在前几年去世,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其实家人一开始并不支持我的做法,觉得没什么好处。”王爱民说,但看到自己坚持了这么多年,现在连儿子都在积极帮助自己了。

    期望得到镇里颁发的聘任书

    对于王爱民20多年来看护烈士墓的事情,石弓镇政府部门人员表示很支持。“老同志一直很热心,这么多年来看护烈士墓很不容易。”该镇武装部一位负责人说。

    已经退休的王爱民期望能得到镇里颁发的一本聘书,成为真正的陵园看护管理员。石弓镇民政办的一位负责人说,镇里现在也正在积极考虑此事,但其同时表示,县里也有计划准备将烈士们统一迁移到县里的烈士陵园里去。

    对于将来可能面对的陵园迁移,王爱民说,自己虽然有点不舍,但毕竟迁过去能纳入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中去。

    “政府肯定能比我把烈士们‘照顾’得更好。”王爱民说。(来源:亳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