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头纪念“七七事变”75周年
2012年07月06日
今天(7月6日)上午,北京丰台区“重温历史、缅怀先烈”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5周年主题活动在卢沟桥头举行。500余名中小学生和自发赶来的群众一道,手持黄色菊花,缓缓走上卢沟桥,悼念75年前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而牺牲的29军将士的亡灵,以及所有为抗日战争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
75年前的卢沟桥头,响起日军的枪声;75年后的今天,卢沟桥头静谧而庄重,中小学生和群众手持黄色菊花,缓缓走上卢沟桥,将黄花铺满桥头。
卢沟桥上,“七七事变”的亲历者、卢沟桥村村民郑福来老人向孩子们讲述抗战历史。1931年10月出生的郑福来,世代居住在卢沟桥西桥头。他现在的家,与曾驻守在卢沟桥一带的国民党第29军219团团部仅一路之隔。曾担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的他退休后,仍然和年轻时一样,经常利用晚上遛弯和节假日时间在这里为“卢沟桥事变”那段历史做义务讲解。
从卢沟桥东到卢沟桥西266.5米,从宛平城东到宛平城西长640米……自1951年他第一次为一位美国友好人士讲解过卢沟桥事变的故事后,在这段将近1公里的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路上,现年已经82岁的郑福来已经数不清走过了多少趟。特别是在暑假期间,他常常要冒着酷暑一天在这里带着参观者走上三、四趟。
“那时候,驻在丰台的日本侵略者经常到卢沟桥上打靶,开始是虚弹射击,后来就改成了实弹射击,对当地的老百姓进行烧杀掠夺,当时守桥的29军官兵非常的愤慨,但由于没有命令也只能视而不见。这时候的日本侵略者不但想穿桥西面的县城而过,更想从卢沟桥上通过进入北京,但是都遭到了29军官兵的拒绝。后来,日本人声称丢了一个日本兵,要搜城找人。7月7日清晨,日军向守桥的29军开了第一枪。”提起那段历史,郑福来的眼睛炯炯有神,语气也激动起来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日子。
“作为卢沟桥畔长大的少先队员,我会铭记这段历史,好好读书,让历史不再重演,让生活充满阳光!”《我眼中的“七七事变”》演讲比赛的获胜者、卢沟桥二小六年级学生李萌在卢沟桥头激扬的演讲,传达着孩子们心中的誓言。
当天,参与纪念活动的中小学生多来自卢沟桥一小、卢沟桥二小、晓月苑小学、卢沟桥中学和圣云中学5所中小学校。今年5月,这5所学校与卢沟桥文化旅游区签署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协议,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园文化相结合。《我眼中的“七七事变”》演讲比赛,就是双方开展的活动之一。
宛平城地区办事处书记、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办事处主任刘建伟告诉记者,作为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将依靠景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属地的中小学生提供广阔空间平台,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发生在自己家乡的历史事件及抗战故事,通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学生们感知历史、认知社会,懂得感恩,报效祖国。(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