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开园 安葬英烈25000多
2012年05月09日
今天(5月9日),经过7个月的修缮工程,位于四川巴中的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开园,两万五千余名红军烈士在此安息。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吴昌德、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老红军代表等上千人参加了仪式,共同缅怀先烈、告慰英灵。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烈士陵园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王坪村,修缮后的陵园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烈士陵园牌坊、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核心墓区及保护区扩至1800亩。从高处俯瞰,陵园气势磅礴、巍峨壮观,墓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小径蜿蜒于绿树黄菊之中。
革命老区巴中,当年有12万人参军,4万多人为革命胜利献出宝贵生命,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
通江县,“中国红军之乡”。上世纪30年代,通江总人口不足23万,有近5万人参加红军,仅幸存4000余人。用通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邦秀的话说,当地几乎每个人都是红军的后代。
1932年12月—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以通江为首府和核心区域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李先念、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及446位将军曾在这里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建立了完整的政权体系,留下了大量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旧(遗)址,有规模宏大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有“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更有全国最大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通江因此被专家誉为“露天革命博物馆”。
1934年7月,为了缅怀红军将士,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纪念广州暴动7周年时,决定在王坪总医院旁修建烈士陵园,时任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设计并题写碑名、绘制图案,同年冬落成。这是中国唯一一处红军为自己的烈士修建的陵园,红军烈士集墓安葬7823人,是中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集墓。
2011年9月底,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修缮正式拉开帷幕。除通江县啸口梁墓区、苏坪墓区、大城寨墓区三处保存较完整、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不便迁移的墓区实行就地保护外,通江县将其余50处、11428座、17225名红军烈士散葬墓区全部迁入红军烈士陵园,安葬的红军烈士达25048名。
开园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武警战士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以及老红军代表赵明等分别发言。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吴昌德向烈士陵园捐赠300万元援建经费。随后,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庄严宣布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