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祖国 情牵大陆——记陈耀璋先生
2011年07月07日
出生名门 子承父业
现年四十五岁的陈耀璋先生是中国国民党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其家族为广东及香港一带的望族,与国民党有着很深的渊源。陈耀璋的祖父曾任两广运盐使,叔公陈济棠为中国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兼总统府战略顾问,其父陈树渠博士也历任国民党要职,一生致力于经营商业业务、兴办学校及社会福利事业;陈耀璋母亲陈丽玲博士是香港太平绅士。
陈耀璋先生双亲一直对慈善及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其父亲陈树渠一手创办香江中学(后更名为陈树渠纪念中学)、香江书院、陈维周纪念中学及港九街坊会第一小学等。其母亲陈丽玲博士生前积极推动公益慈善和教育事业,以及热心支持香港理工大学的发展,为表彰她的善举香港理工大学于二00八年六月十八日把校内一座教学大楼正式命名为"陈丽玲楼"。
身为陈氏家族的长子,陈耀璋先生背负着不一般的使命。于香港念完初中课程后,便出国留学,并于美国、加拿大完成学士及硕士课程。子承父业,不但打理集团遍布全球的房地产及酒店业务、担任陈树渠纪念中学等三间学校的校监、代母亲香港MBE太平绅士陈丽玲担任公益金售旗筹款日主席,以及担任多个艺术机构的委员。
陈耀璋先生秉承家族遗风,关心社会、热心公益,连续多年担任香港公益金募捐委员会主席,亦是香港圣约翰伤队成员,并曾任国际扶轮太平山分社社长。
着眼全球 情牵大陆
香港宝声集团的前身是专门代理台湾电影、唱片到香港发行与播映的大夏娱乐公司(大夏也是中国的简称之一)。在60、70年代,陈树渠先生与太太陈丽玲接手家族事业后,将大夏娱乐改组为宝声集团,并开始涉足房地产、酒店业的投资。在陈氏家族的成功经营下,如今的宝声集团早已发展成为多产业、多区域的投资型跨国公司,业务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以及大陆的北京、广东、福建等地。集团名下物业遍布美、亚大陆各主要城市的黄金地段,总资产高达70亿港元。
宝声集团从1992年开始在大陆投资,最初开始都是依赖当地的大股东主导,做小股东。自打陈耀璋先生接手家族生意以来便开始主导自主投资,并创建了自己的团队。近年来,大陆成了宝声集团最重要的投资市场之一,不仅在北京东二环投资有酒店式公寓,在广州、福建、上海等城市也有宝声集团的物业。据陈先生初步估算涉及到大陆的总投资大概在7亿多元人民币左右。
陈耀璋表示,承袭家族脉络,自己对国民党向来熟悉、也有好感,他也自嘲在目前香港政商界人士都是"政协委员"的同时,只有自己还抢着当"中央委员"。他和连胜文在一九九七年认识后,就陆续对台湾政局有所耳闻,2004年总统大选还特地跑来台湾助选,但三一九枪击案扭转了他对台湾民主的看法,也激起他对政治的热情,回香港后,他甚至自掏腰包成立"海外华人公益会",请来前港英的高级警司分析三一九枪击案,并召开记者会公布调查报告,指出种种疑点,希望略尽心意。
据台湾媒体报道,当年连战年轻时,和钱复、陈履安、沈君山并称"四大公子"。而今,陈耀璋先生和台湾政治世家出身的三位年轻人士被台湾媒体称为台湾政坛的新"四大公子"。他们就是连胜文、陈耀璋、李德维(父亲为大法官李志鹏)、徐立晔(叔叔为前行政院副院长徐立德)。
对话陈耀璋
记者:作为第十七届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你如何看待当前台海形势以及两岸关系今后的发展前景?
陈耀璋:祖国统一是所有中国人都希望的,我本人也非常希望看到祖国统一。但是我也很了解台湾同胞的心理,尽量在双边贸易上拿多一点好处,这也是台湾同胞的心态。除非是某一段时间台湾经济陷入非常严峻的困境,需要大陆去用大量的钱去贷款,像希腊,如果有一天台湾变成国债很重,像希腊一样,需要大陆的人民银行去救他,那就不一样了。
记者:那你觉得这有可能吗?
陈耀璋:有可能,当然,不是今年也不是明年。你看希腊十年前你也看不见呀!五年前我问你希腊会不会搞成现在这样,你也看不见嘛!所以,未来是有可能,因为台湾的本土经济是很弱的,政府的福利啊,负担也蛮重的
记者:你个人对两岸关系有什么愿景?
陈耀璋:第一:当然是希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啦!因为我两岸都有投资,不过我在祖国的投资比在台湾的投资要大,在台湾投资大概3亿元人民币左右,在国内超过7亿元人民币。第二:希望国内未来的改革开放可以参考台湾的发展,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可取的地方。像台湾的民主化,有好也有很多不好之处。
其实他们在国会立法院里面有时也不守规矩,常常打架,民主不等于没有规矩。政治"黑金"在台湾也比较严重,跟贪腐是有关系的。所以说自由不可以变动乱。台湾现在的这种现状是需要大陆同胞在寻找一个文明、民主化体制的时候,保持高度警惕的地方。
记者:据我们了解2007年4月,你回家祭祖时说过:"希望海峡两岸和平互动,早日统一。"让我们感觉到了你的一腔爱国之情。看到你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慈善家,也是一位爱国的社会活动家。请问陈董你怎么理解"爱祖国是一种没有政治含义的人性本能主张"这句话?
陈耀璋:爱祖国我觉得是任何人都有的心态,对两岸同胞而言,无论是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民间故事或是戏曲都有很多共同点。南北差异不会很大,文化的共同点太多了。
记者:感谢陈先生接受我们的访问!谢谢!
陈耀璋:谢谢《祖国》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