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74周年 各地开展系列纪念活动
2011年07月07日
坐落在七七事变发生地——北京市卢沟桥旁原宛平县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今年7月7日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74周年纪念日。当天,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人数激增至5000余人次,团体单位达45个。
据抗战馆工作人员介绍,7日早上8时,还不到开馆时间,已有不少观众在售票处门前排起长队等待。记者在现场看到,抗战馆对面停车场已基本停满。总参部第二干休所、中铁六局等北京20多家单位已提前预约参观。
为纪念“七七事变”,抗战烈士赵登禹之女赵学芬、佟麟阁之子佟兵7日上午专程到抗战馆参加献花仪式。据不完全统计,“七七”当天,共有中国气象局、总参通信部、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民革北京市委等单位和社会团体到抗战馆参观,并敬献花篮和花束。
除北京游客和烈士家属外,许多外地游客选择在“七七”当天到抗战馆参观。记者了解到,7日有来自山东、安徽、天津、河北、江苏等地的游客到抗战馆缅怀先烈,了解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悲壮历史。
空军航空大学的官兵们来到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宣誓,纪念“七七事变”及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爆发74周年。与此同时,吉林省各地都在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来追忆历史,缅怀英烈。在通化市靖宇陵园,不少游客自发来到这里,悼念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而杨靖宇密营所在地红石国家森林公园也迎来了游客高峰。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河口边防检查站开展了以“不忘国耻、为国戍边”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
在纪念活动中,官兵们通过观看《七七事变》、《血战台儿庄》等爱国影片,参观西南联大旧址,举行口岸国门宣誓活动等方式,重温了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历史和革命先烈为反抗外国列强侵略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牢固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纷纷表示要“不忘国耻、为国戍边”。
7月6日下午,在海口市白沙门渡海解放作战遗址前,海南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一支队官兵和革命老前辈齐聚一堂,聆听党史,缅怀先烈,开展纪念“七七事变”74周年活动。
纪念碑前,30余名官兵们围在原渡海解放作战老战士白金忠和原琼崖纵队老战士林克仁两位老人身边,用心聆听两位革命前辈讲述当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渡海战役的历史,追忆那段战火硝烟的光辉历程。在“牢记职责、不辱使命”的横幅上,官兵们纷纷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坚定爱国戍边的忠诚信念。官兵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履行好新时期革命军人职责使命,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本网综合)
新闻链接: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 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呼吁:“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的口号。蒋介石也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提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