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中国海关博物馆开馆 藏品超万余件

2014年04月11日

    座落于北京长安街旁的中国海关博物馆日前正式开馆,并免费向社会开放。

  中国海关博物馆位于长安街东起点路南,东邻古观象台、西邻海关总署大楼。该馆共征集、收藏各类藏品18000余件,其中有见证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海关902”艇、新中国海关总署首任署长任命书、我国仅存的孤本1894年“中国灯塔图”、1878年由海关印刷发行的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以及海关查获的大量文物、濒危动植等走私物品。该馆以实物展示与图表、雕塑、绘画、模型、灯箱、场景、多媒体等相结合的陈列手段,揭示“国强则关兴、国弱则关衰”的历史规律。

  开馆当天,从沈阳专程乘火车到北京的资深的收藏家詹洪阁排在进场观众的第一位,他说从媒体上知道海关博物馆开馆,从开馆前一天晚上六点开始彻夜等候,终获得“001”号门票。作为“中国海关博物馆对外开放首位参观观众”,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为他颁发了证书。詹洪阁向海关博物馆捐赠了民国十九年百元面额关金券一张,并在寄语墙上留言“海关兴、国运昌、文化先行”。

  北京市汇文中学启功班、英雄班的51名同学,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主展馆和“902”艇展区,兴致盎然,纷纷到“观众寄语墙”留言:“通过这次参观,在增加了对海关了解的同时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海关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参观使我们坚定了好好学习、为国奋斗的决心。”

    “我们是出来春游路上听到广播里正在播博物馆的新闻,改变计划直接来的。”带着9岁的儿子乐乐,刘子红一家三口翻阅着一本电子照片簿。在夫妻俩看来,带儿子了解海关历史是堂生动的校外“教育课”。

  这是自1872年以来,中国近代海关关员的入职照组成的《内班职员照片集》。随着挥手动作,电子簿的书页一张张呈现在面前。“为什么照片上这么多外国人?”乐乐有些纳闷地问爸爸。

  一旁的讲解员解释说,当时正处在“百年洋关”时期,由于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近百年时间里全国各地一共设立了57个实施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洋关,“那时洋员牢牢占据着海关的重要职位,而数量众多的华员只能担任低级职务或杂差。”

  一个棕黄色、布满油垢的旧麻袋,因为年代久了底部的两个边角磨出了窟窿……在海关博物馆展出的所有1.8万件展品里,这么一个瞧上去有些“寒酸”的展品,却是中国海关博物馆筹备组费尽心思才拿到的展品。

  博物馆筹备组成员、海关总署办公厅副处长李海勇说,这是从一位广州藏家手里花4万元买来的。当初这位藏家从英国买来这个标明是光绪年间的邮袋,在几次拍卖会上都未能卖出。后来,筹备组的工作人员几经周折了解到这件事儿,联系这位藏家愿意买下藏品。不仅如此,在对藏品进行鉴定时,熟悉海关历史的关员们发现了一个细节,袋子上写着第二任总税务司赫德的名字。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邮袋,而是赫德的专用邮袋。

  就这样,在专家鉴定环节中,了解了邮袋历史的多位专家表示这至少是国家二级文物,价值一跃翻至400万元左右,足足“溢价”了百倍。

  中国海关博物馆馆长倪云表示,将把博物馆打造成为收藏海关文物的中心、展示海关文化的平台、传播海关知识的窗口、研究海关历史的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暨海关职业素质教育的基地。

  据了解,中国海关博物馆为首都新增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目前全国海关共有江海关大楼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源:大恩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