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雷锋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4年03月07日
辽阳雷锋纪念馆3月3日正式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也是该馆继去年10月份被授予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后所获得的又一殊荣。包括近30名雷锋生前工友在内的千余名干部群众共同见证了挂牌仪式。
辽阳雷锋纪念馆是辽宁省内第三座雷锋纪念馆,这里的展品突出表现了雷锋从1959年8月至1960年1月在弓长岭工作、生活的感人事迹。
“该馆塑造了全国唯一的工人雷锋形象,展示了工人时代雷锋的精神风貌。”辽阳雷锋纪念馆讲解员说,大家所熟悉的雷锋抢救水泥、下河捞石头、风雪送大娘、献血救人等事迹都是在辽阳产生的。
在这座雷锋纪念馆中,展出篇幅较多的雷锋日记颇受观众关注。据介绍,雷锋当年留下的20余篇珍贵日记中,许多重点名篇均在弓长岭创作。讲解员说,这些日记见证了雷锋精神在辽阳的孕育和形成。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雷锋虽然在弓长岭只工作、生活了142天,但雷锋的感人事迹却一直在辽阳人中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在辽阳雷锋纪念馆建馆期间,这里的工作人员曾走访雷锋工友、战友、义弟300余次,编辑出版了3万余字的《雷锋在弓长岭》丛书三部6000多本,制作了雷锋在弓长岭笔筒、屏风、摆件等纪念品,撰写论文50余篇。正是如此,雷锋事迹才能详实、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当天来到纪念馆中参观的辽阳市民高志强说,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是雷锋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今天在雷锋纪念馆,我知道了雷锋叔叔活了22岁,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所以我在学校要做一名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少年。”辽宁省岫岩县黄花甸中学学生付婷婷这样告诉记者。
当年,雷锋从辽阳走向军营,辽阳是其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被雷锋本人称为“第二故乡”;而工作在鞍山钢铁集团的当代雷锋郭明义,也始终把辽阳当做他的第二故乡。
据辽阳市文明办介绍,从2012年开始,郭明义先后29次到辽阳为百支“郭明义爱心团队”亲自授旗,团队共捐款350万元,用于助学、助医、助贫、助残、助弱活动。而自2012年5月辽阳市第一家“郭明义爱心团队”成立至今,该市已先后成立80多家“郭明义爱心团队”。
在辽宁省辽阳市,这样的“印记”还有很多。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学雷锋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学雷锋标兵,授予一批雷锋奖章,出台“见义勇为”奖励办法……均是这座城市的“雷锋印记”。
在“两代雷锋”的激励下,辽阳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学雷锋、做好事”的实际行动中去。正如郭明义所言,“现在有很多人志愿加入爱心团队,也有很多人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奉献。有这么多人投入到学雷锋、做好事的实际行动中来,我想,雷锋同志是不会孤独的。”(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