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退伍军人两搬红色收藏室 彰显爱国情怀

2014年01月10日

    走进新疆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收藏室,种类多样、色彩各异的藏品令人耳目一新。这个占地60平方米的收藏室已成为该县乡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参观者络驿不绝。日前,收藏室管理员托合提·沙依木向记者一行讲述了红色收藏室两次搬迁的故事。

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中学的学生在聆听人托合提·沙依木的讲解

  当天,托合提·沙依木特意穿上了退伍时带回来的一套绿军装,为的是表达对军旅生涯的怀念以及对我们的欢迎。生于1958年的托合提·沙依木1976年入伍,先后当过炮兵和炊事兵,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连队嘉奖。因在一次扑灭驻地附近油田火灾的行动中表现突出,被南疆军区授予三等功勋章。1981年,托合提·沙依木退伍回到古勒阿瓦提乡,先后在乡政府、乡中学工作。

  托合提·沙依木从小爱好收藏,所收藏的图书、资料、物件都与爱国主义主题紧密相关。1989年,他创建了红色收藏室。当时,收藏室的面积只有12平方米,藏品也不丰富。他的妻子是个聋哑人,全家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他肩上。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他扩大红色收藏的信心。2009年9月,托合提·沙依木送女儿到新疆大学读书,在阿克苏玉器市场的书摊上,看到一尊毛泽东的铜像和多幅伟人头像,他毫不犹豫地从女儿的学费中抽出1000元,买了这些收藏品。

  2009年,红色收藏室经历了第一次搬迁。当时,阿克苏地委组织部有关领导在该乡调研,了解到托合提·沙依木创建红色收藏室的事迹后,要求有关部门尽快解决收藏室的场地问题。经协调,托合提·沙依木的红色收藏室迁入乡中学院内,占地约20平方米。此后,乡党委、乡政府陆续组织机关干部、农牧民群众、中小学学生来收藏室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刚开始建立红色收藏室时,很多人对他的做法颇为费解:“托合提·沙依木真是疯了,收藏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有啥用?”

  部分人的冷嘲热讽,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我很自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没有错,我相信我所做的一切是正确的。”托合提·沙依木说。家人和乡党政领导的全力支持,让托合提·沙依木感到十分欣慰。在平常的管理工作中,他的妻子、子女帮助他把相关画报、头像图片等上框,协助他做好收藏品的陈列、布置工作。去年,他的妻子花一个月的时间,用十字绣的形式绣了一幅毛主席头像,陈列于收藏室。就在前几天,在新疆大学上学的女儿打来电话说,帮他购买了些收藏品。此外,乡党政领导干部外出培训、学习时,只要看到与红色教育有关的物件都主动买回来,放在红色收藏室内。

  红色收藏室第二次搬迁是在2012年。古勒阿瓦提乡文化广场建成后,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上千农民来到这里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这一场景引起了托合提·沙依木的注意。他找到乡党委书记孔伟雄,邀请他到学校参观红色收藏室。孔伟雄被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以及政治觉悟、政治责任所感动,决定在乡文化广播站筹建乡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改变红色收藏室条件较差的状况。

  “建设乡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需要20多万元,资金由乡政府负责解决。建成后,你把所有的收藏品搬过来,而且由你专门负责管理。”孔伟雄对托合提·沙依木说。就这样,托合提·沙依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搬到了乡文化广播站。占地66平方米,由县委宣传部出资3万元、乡政府出资20余万元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布置,为培养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情操提供了天地。

  目前,该教育基地陈列了历史大系表、共产国际伟人、党的革命史、党(人)代会、共和国元帅、伟人头像、荣誉证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献、伟人传记、红色光碟、往昔生产工具等17个主题的藏品,藏有3000多幅毛泽东等伟人的头像、图片,100多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的著作,50多尊毛泽东及共和国元帅雕塑,6000多枚纪念勋章、奖牌,4000多份报纸、杂志。此外,还收藏有2000多张红色电影光碟及有关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珍贵文献。

  孔伟雄介绍说,乡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后,乡里陆续组织“四老”人员、党员干部、宗教人士前往参观,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农民也自发组织前去参观。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以来,累计接待人数达到10万余人次。

  托合提·沙依木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继续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积,力争达到200平方米,以展出更多的红色收藏品。(来源:新疆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