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幸福春运、温暖团圆”公益活动好评如潮
2013年01月28日
“我们准点顺利抵达,感谢你们!”居住在广州天河区的军人张银华,昨天(1月27日)早上和他的新婚妻子刘咏梅一起,免费搭乘南航温暖航班飞到郑州,回老家周口准备办婚礼。昨天上午10时09分,航班抵达郑州机场后第一时间给记者发来短信,对广州“幸福春运、温暖团圆”公益活动表示感谢。
张银华夫妻登机前
1月17日起,广州日报联合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国航、南航、广州二汽公司,向社会推出第三度“幸福春运、温暖团圆”大型公益活动,为外来兄弟姐妹免费提供春运回家的车票、机票。
三天报名时间内,通过电话、网站、微博报名的读者达800多人。报名者中,有77岁的阿婆,也有仅数月大的婴儿,有的夫妻、母子、父女一起报名。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春节前急于回家、然而又买不到车票的外来打工者。他们的工作地点,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东莞、清远等地。他们的身份,有清洁工、保安、厨师、车间工人、军人、教师、工程师、小老板、大学生等。
目前确认共产生93名幸运读者,可免费获得活动提供的机票和高铁车票。
从2011年起,广州日报联合多家单位已连续三年推出以“幸福春运”为主题的春运送票活动,至今已为超过200多位外来兄弟姐妹免费提供春运回家的车票、机票。不少市民、网友盛赞这样的活动贴心温暖。
“感谢你们雪中送炭”
昨天清晨6时不到,记者在白云机场C10南航值机柜台前见到了正在办理登机手续的张银华夫妻俩。张银华的妻子刘咏梅告诉记者,他们在1月25日刚刚领了结婚证,要赶在春节前回老家办婚礼。
在部队生活19年的张银华,尽管目前工作是研究飞行天气,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搭乘过民航飞机。他说,自己和妻子是河南周口老乡,父亲选了2月6日这个好日子准备给他俩摆酒办婚礼。可是眼看婚礼日子快到,回家车票却还没着落,他们开始着急。
“从1月10日开始,我每天上网都守着放票的时间,可是连张坐票都订不到。”张银华说,始终订不到回家的车票,自己“快要绝望了”,1月17日忽然从报纸上看到广州日报“幸福春运”免费送票回家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拨打电话求助了。
他说:“我刚开始对消息半信半疑,打电话报名试试看,没想到很容易就报了名。我还上网查阅了广州日报前两年的幸福春运报道。你们这个活动真好,雪中送炭啊。”
像张银华这样感叹的读者不止一人。“80后”水利工程设计师林心,节前也苦于买不到回河南南阳的车票,她想和丈夫、两岁儿子一起回南阳参加小叔子的婚礼。通过参与本次“幸福春运、温暖团圆”活动,昨晚19时10分,林心一家三口免费顺利登上广州飞往南阳的航班。
在广州打工的年轻妈妈王彩华,和丈夫女儿分离近一年了,她收入不高,家公生病,自己又买不到回家车票,昨天21时05分,她如愿免费搭乘上广州飞往桂林的航班,回广西家中与丈夫孩子团聚。
“托举哥”感谢免费赠票
“谢谢,真是要感谢你们!”去年曾因在广州热心救人而闻名的“托举哥”周冲,最近在得知可以免费获赠大年初一回家飞机票时,连声向记者道谢,感谢“幸福春运、温暖团圆”活动帮他解决了“买票难”问题。
如今的“托举哥”周冲,已经是广州港集团的员工,像许多外来工一样,他也因买不到回家的票苦恼。“我也尝试过用电话订票和网络订票的方式买票,可是总买不到。”周冲说,由于春节前要参加广东电视台举办的一场晚会,回家过年的出发时间只能定在大年初一。
记者将周冲的报名信息转达给南航之后,南航方面迅速给出答复,并为其争取到大年初一广州飞往武汉的免费机票。
新爸爸着急回家看宝宝
“我买不到票,能否帮帮忙?只要能让我回家就行。”读者魏先生打进本报活动热线时,显得很着急。
“我老家在陕西渭南,老婆去年7月刚刚生了小孩,我今年过年特别想回家。”魏先生告诉记者,他2005年来广州打工,从事搬运工作。最近几天,每天早上5时多就去车站排队买票,可是却没买到。“如果能先坐高铁到郑州,再转去西安也行。”
这名读者的心愿,本次活动组织者也努力助其实现。
阿婆想接儿孙到广州团聚
“我想为儿子一家三口和大女儿一家三口报名订飞机票,分别是从洛阳和北京飞到广州的。我们一大家人已经好几年没有聚在一起过个团圆年了。”和很多读者都希望获得返乡票不同,今年77岁的杨安梅阿婆报名参加活动,是希望过年的时候,把在外地的儿孙们接来广州团聚。
杨阿婆如今和小女儿住在广州番禺一个小区,她34岁那年丈夫去世,然后只身拉扯大三个孩子。如今三个孩子各自成家立业,大女儿是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小女儿是一名空姐,儿子也事业有成。
“我们家的情况不困难,把飞机票留给那些更需要、更困难的家庭吧!”记者电话回访杨阿婆时,碰巧是她小女儿接听,对于母亲报名参加“幸福春运”活动,小女儿称不知情,并感谢广州日报的好意。
随后,记者和杨阿婆取得联系,得知其大儿子一家由于有事春节不能来广州了,而其大女儿一家已自行订好了北京飞广州的机票。虽然未获赠免费票,不过记者向杨阿婆表示,欢迎今后再参加类似活动。(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