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关爱好人”基金成立 10好人各获万元资助
2012年08月29日
“好人”, 你并不孤单! 昨日(8月28日)上午,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羊城晚报社与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签订合作备忘录,正式成立广东省“关爱好人”基金,用于资助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广东好人”。
为“关爱好人”成立基金,这是全国第一次。
广东省“关爱好人”基金由“全球通公益联盟”捐赠的100 万元人民币为基础,设立后将从社会上募集资金。
根据《“关爱好人”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基金资助对象每季度评选一次。基金资助对象为模范遵守社会道德伦理、其行为产生较大社会影响且生活较困难的“道德模范”及“广东好人”。
按照《广东省“关爱好人”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助对象名单经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确定后,由羊城晚报跟踪报道先进事迹并定期报道资助名单。根据省精神文明办提供的广东省“关爱好人”基金发放审批表,由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按季度将资助金一次性全额直接发放给资助对象。
《管理办法》还规定,对定向捐赠的款项,根据捐赠人的意愿,由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将捐款直接汇(寄)到受助人个人账户。
据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蔡延钊介绍,广东省“关爱好人”基金将是专账管理,完全封闭,既不进行风险投资,也不进行管理费提取,所有费用都用于资助对象。蔡延钊对目前的基金运作方法很是看好。
在基金成立仪式上,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表示,我们不能让好人伤身又伤心,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崇尚、礼遇、关爱、帮扶好人,是社会各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关爱好人”基金的发展,积极捐赠,让每一份爱心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给更多有需要的好人送去温暖。
顾作义透露,“关爱好人”基金成立后将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捐赠,通过做大基金来帮助更多的人。基金将接受申报并定期组织评选,给予资助对象的资助金原则上是1万,最高可达3万元,特殊情况下不限于此。“我们不单是给点钱,以后还要解决‘道德模范’、‘广东好人’在生活、上学、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成立仪式上,湛江的卢陈兴、潮州的吴根添、韶关的吴开右、中山的冯燕文、湛江的康妃告、韶关的彭长洲、韶关的胡明裕、惠州的古槐基、广州的何凤英、珠海的万香文等10位“广东好人”代表接受了每人1万元的现金资助。其中,古槐基、吴开右、万香文、胡明裕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古槐基:全能教师扎根 山区教学37年
60岁的古槐基8月份刚刚办好退休手续,但他放不下惠东山区里水美小学梅坪教学点里的5个孩子。37年里他扎根山区,是教学点的“全能教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都是他一个人教。他说,当年山区里请来的老师都因为条件差,教不到一年就走了,来来去去有20多个老师,“在山区里的孩子没有知识的话,以后的路很长,如果能有一些启蒙教育,他们的路好走很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出去,也是对山区的贡献。”1998年,他曾有一次离开山区的调动机会,但就在递交辞职申请的第三天,他又改变主意了,“如果这里没有老师,孩子们要到外面读书的话,会很辛苦”。
如今,他当年的学生有的考上大学,当上了公务员、老师,让他感到十分欣慰。退休后,他还希望“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听从组织安排”,如果教育部门让他继续带班上课,他依然愿意。同时,他也希望广东的年轻人,能多走进山区,给山区孩子带来知识和希望。
吴开右:13年不离不弃 照顾植物人妻子
13年前,韶关人吴开右的妻子在一次意外中成为植物人。两人共有4个孩子,其中两个在外打工,照顾的工作主要就落在了老吴身上。妻子曾经在广州的医院治疗过4个月,那段时间每当老吴回到韶关,没过三四天便又想妻子了,赶到广州的医院照顾。把妻子接回韶关的家中后,每天早上5时多,老吴就要起床为妻子消毒餐具、准备特制的早餐,还要帮她进行按摩、站立训练等康复治疗。在老吴的细心照料下,妻子13年来一次褥疮都没长过。
现在,妻子慢慢康复了一些,尽管还无法说话,但已能把手抬起来轻轻地摸摸老吴的脸,也能在老吴的示意下挥挥手,有时候老吴帮她按摩时唱起她最爱的歌,也能让她脸上露出开心的表情,这些都让老吴心里感到苦中有甜。“(不离不弃的原因)一个是爱,一个是责任,作为丈夫,照顾妻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我在一天,我也要好好照顾她一天。”老吴说。
万香文:培养自闭症儿子 助“星星儿”康复
20多年前,万香文在产房里见到自己儿子的第一面后就晕了过去,因为孩子只有一只耳朵。后来,儿子被诊断为先天性耳聋,两年后再发现儿子竟然是“星星儿”,也即患有自闭症。当时感觉天都塌了的万香文抱着孩子哭了一个月。“我后来想,他奔父母来了,也是一条生命,即使再不完整,也是我的孩子,我也要面对。”
当时在万人工厂里担任团支书的万香文辞去了工作,立心专门培养孩子。期间她摆过地摊、背着孩子推过水磨。她在家中开办了一个专收残疾孩子的小幼儿园。2003年,她的坚持得到了回报:儿子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上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三年前,她和儿子来到珠海,开办了一所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每年都有四五名孩子康复后转到正常学校读书,这让她很欣喜。与此同时因为场地限制无法扩大招生,她时时都要忍痛拒绝前来申请进入中心的患儿家长。她说,希望社会能给自闭症孩子一个宽容的空间,希望能有一块固定的场地,让更多的自闭症孩子接受康复治疗。
胡明裕:带病坚守岗位 感化死刑犯人
“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花。”在谈到对在押人员的感化工作时,来自韶关的看守所管教民警胡明裕总是重复着这句话。看守所的在押人员把他唤做“胡叔”,“这么叫我,我心里舒服,他们也自在,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们也愿意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担任管教民警期间,他教育感化在押人员256名,即使身患癌症,曾经26次入院、动过4次肿瘤或器官切除的手术,他也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看守所里的一名贩毒犯,在被执行判死刑前夕,目睹胡明裕强忍病痛工作,受到感动:“胡叔得了这么重的病也在带病工作,为什么我不能对社会做些有益的事?”于是决定死后捐献出自己的器官。
铁汉也有柔情的一面。由于工作无法为妻子圆上临终前的心愿,是胡明裕一生的遗憾。他妻子临终前几天,提出希望他开车带自己到街上转转,再看一眼这个世界,但当时看守所一名在押人员刚获判刑,胡明裕看出其有自杀倾向,下班后还留在看守所里做他的思想工作。几天后,妻子就因病去世了。“当时我也很矛盾,现在想起还是伤心,但相信妻子在天之灵会原谅我。”胡明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