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家公益性社区专题图书馆亮相北京
2012年07月16日
今天(7月16日)韬奋图书馆在北京开馆。这座图书馆是我国当今唯一一家由出版单位设立、以对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的公益性社区专题图书馆,它以近现代出版史和出版人物研究为特色专题。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九届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邹家华同志、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王涛等出席了开馆仪式,并为开馆揭牌。
韬奋图书馆位于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东侧,总面积320平方米,阅读区约占150平方米。一进图书馆大厅,左侧墙上镌刻着邹韬奋先生为生活书店确立的宗旨:“竭诚为读者服务。”两侧悬挂着郭沫若先生为韬奋图书馆撰写的嵌名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韬奋图书馆的额匾是郭沫若先生手书,另一牌匾则由当代知名书法家黄苗子题写。
图书馆现有藏书两万五千多册,其中约五分之一的藏书是1950年代前的版本。最为珍贵的是抗战胜利后,为筹建韬奋图书馆时各方捐赠购置的图书,书上印有蓝色“韬奋图书馆藏书”字样的椭圆章。
据了解,图书馆开馆后还将进一步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待条件成熟后将对公众开放。另外,韬奋图书馆还计划建设数字图书馆,并在韬奋家乡江西余江县成立多家韬奋书屋,作为韬奋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形式。
创办韬奋图书馆愿望由来已久。三联书店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政论家邹韬奋先生(1895—1944),因患癌症,1944年7月24日,不幸与世长辞。9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唁电后,即由周恩来同志主持筹备纪念和追悼的事宜,组成13人的筹委会,拟定了《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其中就有“在重庆设韬奋图书馆,由各界人士自愿捐赠书报”一项。周恩来同志上报毛主席时加了:“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10月16日毛泽东主席批示:照此办理。但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设立韬奋图书馆的工作未能展开。
抗战胜利后,经过生活书店同仁和沈钧儒、李公朴等知名人士的不断努力,1948年韬奋图书馆筹建又得以积极进行。生活书店为筹建韬奋图书馆,将“生活出版合作社股金”四万元捐献出来,并将当时大部分图书及韬奋先生的藏书集中到上海。郭沫若为祝贺韬奋图书馆即将建立,还写了一幅以韬奋名字为句首的嵌字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可惜的是,由于时局的变化,这次建馆最终又未能实现。
三联书店1997年1月做出《关于设立三联书店韬奋图书馆建制的决定》。据当时筹建韬奋图书馆的首任馆长苑兴华先生回忆:除购置必要的各种工具书及各学科参考书之外,范用、丁之翔、李文、王仿子、劳季方、黄慧珠、吴道弘等许多老同志送来自己收藏的书刊,特别是珍贵的旧版三联书刊。本店职工也送来父辈保存的旧版书刊和自己的藏书,许多兄弟出版社也都慷慨支持。一个供内部借阅的图书馆初具雏形。
2010年,进一步扩大韬奋图书馆并面向社会公开开放的工作提上了日程。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韬奋图书馆终于在三联书店八十年店庆期间开馆。当邹家华等同志揭开牌匾,一个以面向公众、服务读者为最终目标的韬奋图书馆终于落成,当年三联前辈的梦想和几代三联人的努力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