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3-2014”完美落幕
2014年03月31日
3月29日晚,由凤凰卫视联合两岸三地富有影响力的十余家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3-2014”颁奖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
盛典颁出十一项大奖,首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大奖的获得者是海峡两岸和平使者和海峡两岸关系新阶段的重要当事人陈云林和江丙坤;科学研究领域的获奖者为2013年度“菲涅尔奖”获得者陈宇翱、2013年度高分子物理奖获得者程正迪以及圆满完成“神十”载人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村以及旅意的维吾尔族女医生美丽克木·买赛地为公共事务领域的获奖者;李坚柔、张虹、周洋获得体育竞技领域奖项;文化艺术领域奖项由导演袁和平和演员廖凡获得;颁授给青少年的希望之星大奖由在2013年美国高尔夫球大师赛上创造“首届实现晋级的中国选手”纪录的关天朗获得。
每年的华人盛典,在为当年影响世界的杰出华人颁奖的时候,也总是会怀念一些故去的大师。今年的盛典在现场缅怀了过去一年驾鹤西去的邵逸夫、赵无极、红线女、于光远、纪弦、吴天明、夏志清、侯仁之和张光斗,以坚守的方式,向大师表达谢意与敬意。
董建华——能有机会报效祖国和人民是自己一生的光荣
董建华先生在年近60岁时成为香港首任特区首长,作为实践一国两制的先行者,他开启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程,为一国两制、香港的长远发展奠下了稳定的基石。卸任之后,他又将视野放之全球,创立“中美交流基金会”,促进及加强中美两国的关系,这是董建华先生一生所在做,并会继续做下去的事情。
董建华先生说, 香港的顺利回归和一国两制的成功落实,依靠的是香港人民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中国有今天这样崇高的国际地位,依靠的是国家的富强和对世界和平理念的追求,这个荣誉属于国家和人民,自己只是生逢其时,做了一些事。对于一个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那一天出生的自己来说,能够有机会报效祖国,报效人民,是特别有意义的,也是自己一生的光荣。
陈云林、江丙坤——退而不休,仍愿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陈云林与江丙坤是海峡两岸和平的使者和海峡两岸关系新阶段的重要当事人。2008-2012年期间,作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的陈云林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的江丙坤举行了八次会谈,共同推动了两岸直航、经济合作、民间往来,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和推进,全力以赴。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两岸关系的发展时有杂音的当下,他们的谈笑风生,成为了两岸关系史上令人拍手称绝的画面。
陈云林先生说,在两岸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他和江先生只是一个参与者,亲历者,能够得到这样的肯定,内心十分感动。衷心地感谢多年来一直支持、帮助、关心两岸关系发展的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没有大家的鼎立帮助和理解,两岸关系就不会有今天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势。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愿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于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因为身体的原因,江丙坤先生当晚无法亲临现场,但他到了凤凰卫视台北演播室,与陈云林隔空对话。江先生说,这个奖真是愧不敢当,虽然人不在现场,但是内心很珍惜。“从2005年3月率领国民党代表团进行第一次的破冰之旅后,过去十年,我访问大陆不下百次之多,每一次都得到陈会长细心的照顾,热情的服务,让我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尤其是2008年6月之后,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一共完成了八次会谈,也签署了18项协议。这18项协议,提升了两岸同胞的福祉,促进了两岸同胞的感情,拉近了距离,共同为两岸和平发展做出贡献。”江先生也表示,虽然现在与陈先生都已离开公职,但退而不休,仍然愿意为台商权益的保障,两岸经贸的交流,继续奔波服务。
陈宇翱——目标是在中国建设世界领先的量子物理中心
虽然年仅32岁,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陈宇翱却已是世界量子物理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他每天12小时闯荡量子世界,在实验室和各种粒子打交道,对陈宇翱来说,量子物理是对事物的本源进行全新的认知,打开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问号,就能了解更多人类未知的世界。
在陈宇翱看来,像他这样一个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够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确实非常荣幸。他说,近些年,国家对基础科研的投入越来越多,媒体对这一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借这个奖项,希望大家继续关注中国的基础科研。在现场,陈宇翱特别感谢恩师潘建伟十多年的悉心培养,他表示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恩师的期望。此外,陈宇翱也感谢母校中国科技大学,给了年轻人非常好的平台。中国科技大学的量子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6岁,这一群年轻人为了梦想努力拼搏,就是想在中国建设一个世界领先的量子物理中心。最后,陈宇翱在镜头前表达了对太太和刚出生的宝宝的爱,并希望把奖项献给太太和宝宝,感谢她们对自己一直以来的支持。
对于自己在科研上取得的成就,陈宇翱觉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兴趣和坚持缺一不可,两者兼备才能成功。
程正迪——静下心来才能好好教学生和做研究
美国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华裔科学家程正迪是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华人领路者。2013年3月,程正迪被授予了当年度的Polymer Physics Prize (高分子物理奖),以表彰他在结晶性高分子的结晶过程,亚稳定性和相转变的基础研究领域里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平时害怕接受媒体采访的程正迪,笑称这次来北京把一辈子没见的媒体都见了。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教授,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读书人,只不过是有兴趣爱好,做了一点学问,培养了几个学生,顺其自然,所以要说到影响世界,那是万万不行的。这个荣誉,应该属于所有关心和关爱他的人。
程教授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因为他自己本身也和北大有很多的合作。他对北大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作为一个研究新材料的学者,新材料发现和应用,实际上对于人类的社会发展是起了杠杆的作用。在今后二三十年里,新一代的材料会催生新一代的工业革命,程教授相信,当今的学子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他们有机会投身到这样一场激动人心的变革中去。他希望学子们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学习做学问做人的道理,立天地之正气,做儒雅之学问,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太空梦,永不失重;科技梦,张力无限
神舟十号的飞行,虽然是在距离地面几百公里的太空,却可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近地飞行”。在航天员15天的太空生活里,人们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全天候的实时的得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将近六千万的中国学生,收看了王亚平主讲、聂海胜助教、张晓光拍摄的太空课堂,很多的孩子从此爱上了科学。三位航天员让我们看到,中国航天事业造福民生的态势已经拉开大幕,太空并不遥远,梦想就在眼前。
航天员聂海胜说,这个奖不仅仅是颁给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的,更是颁给中国所有的航天人的,感谢大家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关心,关爱和支持。“太空梦,永不失重;科技梦,张力无限。我们会一直努力,让中国人的脚步迈向更深更远的太空。”
而航天员张晓光则表示,这个奖很重,就好像是风雨过后的彩虹,很绚丽,都说彩虹美,但不要忘记,经历的那些风雨才是最值得珍惜的生命历程。“回顾十几年的追梦历程,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个时代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能够获得成功,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始终保持淡定的心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能实现个人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梦想,愿梦想照亮我们美好的未来。”
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村——努力将自己的文化传统传递给下一代
东干村是位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附近的一个村落。作为华裔,从清末起至今的120多年来,东干人在异域落地生花,融合发展,但同时也维系了中华的血脉、乡情和语言,在传播中华文化、承载民族传统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东干人的故事,是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的又一个佐证,也是中吉两国邻邦友谊的见证。
代表东干村前来领奖的村长何·苏里曼诺夫先生说,这个奖项对于东干人来说十分特别,因为中国是东干人的历史家园,与东干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东干人尽管多年以来从自己的历史家园分离,但是他们依然设法保留下来自己的语言、传统和习俗。在迁徙初期,东干人受到了吉尔吉斯斯坦人民的帮助和支持,东干人将继续保持,搭建中吉两国交流的桥梁,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传统继续传递给下一代。
美丽克木·买赛地——再高科技的医疗技术,也不如医生博爱的心
美丽克木出生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年来潜心医学研究,一直在海外为华人群体提供世界一流的医疗服务。虽然人在意大利,但依旧心系祖国同胞。特别是在米兰行医时,她发现很多当地的华人和医生沟通困难,误会时有发生。美丽克木医生当即开设了“医疗绿色通道”和“家庭病房”,亲自坐诊,为当地华人华侨消除了语言障碍,送去了便捷与健康。
站在领奖台上的美丽克木医生有些腼腆,她说有幸获得此奖项,感到非常高兴,自己的父母、家人和亲朋好友也都很高兴。“我生长于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和田,那里的人渴望创新,向往荣誉,他们也为我高兴。我热爱平凡的生活,爱我的专业,爱我的工作,专业上埋头苦干中得到的乐趣是我人生的意义,是医学专业让我接触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让我懂得了怎么关爱人生,怎么关爱他人。我没有想过会得奖,奖项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没有我周围许多人的关怀和爱心,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我将以关爱他人的方式,报答他们。”
李坚柔、张虹、周洋——希望更多人爱上冰雪运动
27岁的吉林姑娘李坚柔10岁开始滑冰,状态几经起落,才成为继杨杨、王蒙之后,中国第三个世锦赛女子全能冠军,算是大器晚成型的选手。哈尔滨姑娘张虹7岁开始滑冰,从短道速滑转行练速度滑冰才六年,可谓是半路杀出的一匹黑马。长春姑娘周洋是个90后,是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
李坚柔表示,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赛场以外的这么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证明自己。这个奖项代表中国所有的体育人,代表中国短道速滑队,在这个荣誉背后,中国短道速滑的所有人一直在默默地付出着。有媒体评价,李坚柔已经成为中国短道速滑女队的第三个领军人物,李坚柔说从来没有把自己看得那么高,在她的思想里就是一直在做到最好的自己,通过别人的帮助,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
拿着奖杯的张虹有些紧张,她说,感谢所有关注冰雪运动,关注速度滑冰的人,她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冰雪运动,了解速度滑冰。“我想说有你们的关注,就会有更多冠军的诞生。” 张虹感慨,很多人认为她是一匹黑马,是一个突如而来的惊喜,其实自己的项目偶然性特别小,这是跟时间竞争的项目,所以在大家看来是惊喜的背后其实整个团队是有备而来的,团队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拿到冠军。
站在领奖台上的周洋幽默地说,这比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还紧张,因为站在奥运领奖台上最好的一点就是不用讲话。这个奖项对自己以后的体育事业是更好的鞭策。周洋希望能尽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来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爱上冰雪运动,从事冰雪运动,因为这不仅是她个人最大的梦想,也是千千万万冰雪人最大的梦想。
袁和平——要成为功夫明星还得看机遇
袁和平在电影圈被尊称为“八爷”。2013年,电影《一代宗师》横扫各大电影节,收获一系列奖项,又角逐第8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袁和平设计的功夫,不只是能打,还要好看,不只是好看,还要有内涵。在他精心设计和指导的那些飞檐走壁,短兵相接,截拳飞脚,行云推手之中,观众看明白了,功夫不是争强好胜,更是修身养性,公正仁义。最强大的力量,往往以最仁慈的方式存在。舍己从人的高手,往往最能够化解僵局。
袁和平在获奖后说,很高兴自己能够跟年轻一辈的人分享工作,在每一部电影里,都要用智慧来发挥创作,把中国的武术文化带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在袁和平看来,要当一个真正的功夫明星,还得看机遇,每个人的机遇都不一样,个人自己准备得很好,当导演上门看,他们把本身的条件水准发挥出来,才有机会当功夫明星。
廖凡——庆幸能够遵从内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他曾拿到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也获得过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提名,他在很多大片里都有不错的表现,机会似乎一直在他眼前走来走去。但直到出道近二十年时,他才收获银熊奖杯。廖凡承认自己是戏疯子,有点轴,有点自恋。在戏里,他的腼腆和他的愤怒相遇,一发不可收拾,在戏外,他的幸运和他的坚持相遇,终于变成一次照亮世界影坛的爆发。
廖凡从自己的大学老师何雁手中接过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的奖杯。他说,自己想起了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跟他说过的一句话,“你真的做好准备,去当那个无冕之王吗?”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二十年过去了,廖凡觉得自己很庆幸,一直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还保持着初衷和快乐。
关天朗——高尔夫让我从小明确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美国高尔夫大师赛是全球职业高尔夫四大顶级赛事之一,也是许多球员心中排名第一的大满贯赛。去年,这场拥有77年历史的高尔夫盛事迎来了史上最年轻的参赛者,一位14岁的中国少年关天朗,他也是这场赛事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的晋级选手。
关天朗很感谢大家给他如此高的肯定。2013年对他个人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在美国大师赛获奖之后,他感觉自己的高尔夫生涯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而更加骄傲的是看到世界对中国高尔夫的改观,他们开始关注中国高尔夫,并相信高尔夫的未来会在这里。同时,关天朗也很开心的看到中国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并参与这项全球性的运动。
对于自己为何小小年纪能取得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关天朗认为主要还是兴趣。而对高尔夫的热爱,让他非常享受打球的过程,打高尔夫也让他不断成长,让他从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由凤凰卫视及凤凰网策划发起,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社、新加坡联合早报、明报、南方报业集团、新浪网、星洲日报、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香港文汇报、世界日报(北美)、亚洲周刊、侨报、欧洲时报、北京大学共十余家在两岸三地、东南亚、美加及欧洲富影响力的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主办的盛典,今年是第八届举办,已成为华人世界重量级的年度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