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中小学及特教老师太极拳公益培训启动
2013年08月12日
8月10日,“侠友心·太极梦——全国贫困地区中小学及特教老师太极拳师资公益培训计划”在北京“绿洲水乡”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5名特教老师、边远乡村教师,将在此后的12天时间里,圆自己的太极梦,并且成为传递太极的使者。
本次活动是由北京侠友新社主办,得到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盲人协会、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北京武术院、尊尼获加威士忌俱乐部等的大力支持。培训真正全部免费,包括来往北京的交通、食宿费用,此计划将进行三年。主办方负责人万周迎说,我们一直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帮助那些身处困境,但不放弃希望的贫困乡村老师和特教老师。教山村盲人、聋哑学校的老师学会真功夫太极,可以造福全国的弱势儿童,是传播中国文化、传播大爱的好方式。此次培训是侠友在三年基础工作上开展的,充分体现了专业性、精品性、和唯一性。培训同时包含健全老师和盲人老师一起学习,搭建一个残健共同学习、共融的平台。
这次培训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经历,太极拳阴阳平衡、枢机动静、以柔克刚的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强身健体、养生保健,更可以传达给他们一种健康快乐的为人处世方式,静对、从容面对人生坎坷的态度与方法。这12天的学习中,老师们将亲眼见证“盲侠教拳”、“盲侠”带领健全人背诵《道德经》等,国内唯一的奇迹。除了学拳,还有与中医、古琴等传统文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交流的机会。他们学成归去之后,将教授视障、聋哑等残疾青少年学习太极拳,在健身同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和教授普通人学太极拳不同,全盲学生全靠“摸”来学习。讲解每一个动作时,老师需要自己先摆好姿势,然后让学生上来,通过感受老师肩、肘、腕、胯、膝的位置,学习动作姿势。每个动作之间的变化,则要摸“劲路”变化的方向才能掌握。学员仅依靠触摸初步感知后,做出的动作与标准的动作还会有很大出入,这时候就需要老师亲自一点点纠正。教授盲人学习太极拳,往往要比其他人多花三五倍的时间和精力。
万周迎笑言,活动之初,曾面对过无数的怀疑和讽刺,但坚持不懈换来的是现在的应接不暇;是广大学员接受了我们的公益心,也是他们帮我们一起圆了自己的侠友梦,可以不畏艰难,永远向前!活动不在于有没有大腕儿,而在于是否真心。启动仪式中很多岗位的服务人员都是残疾人,他们不仅仅是接受捐助,他们已经有能力参与工作,回馈社会了。
“俠友心 ·太极梦”启动仪式上,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工场协力中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北京武术院的领导,及多位企业界、文化界名人出席。最后,曾任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的杨炳延先生及其他嘉宾一起,为培训计划揭开了一个真人大小的太极铜像,宣布活动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