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润农竟成高新“伤农”
养殖户和基地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2012年8月2日,德州大雨过后的第四天,环球网记者再次来到武城县采访。被大雨冲刷过的沙窝屯到处还弥漫着潮湿的空气,或许是因为大雨的冲刷,空气中的农药味儿淡了许多。
那条隔开化工厂和奶牛养殖基地的大河水位也上涨了一些,河面漂浮着被雨水冲到河里的垃圾,河边泛着白色泡沫,偶尔几条死鱼顺着河水自南向北飘去。
离化工厂不足1公里的沙窝屯村民像往常一样忙碌起来。在村民张大哥家的地里,记者发现半数以上的辣椒和棉花的叶子有些发黄,远处的速生杨树林有些也已经变得干枯。
张大哥告诉环球网记者,这都是化工厂排放气体给熏的,厂里已经派人和他们商量赔付问题,杨树也已经过数了,至于什么时候能赔付,张大哥表示不清楚。
“化工厂附近的地里,我们都不敢种植小麦,因为不知道哪次就浇上了被污染的河水,记得有一次,村里的300多亩小麦几乎绝产,老百姓望着提前干枯的麦穗流泪,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张大哥望着不远处的化工厂满脸的无奈。
涉污企业曾两次发生多人死伤的爆炸事故
村民张大哥告诉记者,该企业声名远播,不过不是因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而是源于2009年元旦当天的两次大爆炸。
媒体资料显示,2009年1月1日下午15时30分许,山东省武城县合力化工公司在乙腈项目设备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13名受伤人员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有4名伤者在医院救治过程中死亡。当日下午17时许,该企业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
也就是在这两次爆炸过后,该企业由原来的“山东武城合力化工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高新润农化学有限公司”。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曾造成5死9伤的化工企业,一年后就被德州市安委会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无奈村民致信德州市委书记
2011年4月2日,有村民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给德州市市委书记留言,留言中并未明确是哪家化工企业,只是含糊的反映武城化工厂排放毒气,附件村里百姓癌症发病增高的问题。
4个月后的2011年8月15日,武城县委办公室给该网友回复中称:经查,通过对合力公司监测发现该公司废水时有超标现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是生产过程中车间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和原材料产生的气味。鉴于合力化工公司存在的问题,县环保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的规定,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书》,责令该公司于2011年4月10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在此期间必须达标排放,由县环保局安排专门人员驻厂监督其工作。目前,合力公司已停产整改,待县环保局验收合格后方批准生产。
在村民看来,这就有不打自招之嫌,因为武城的化工厂不止一家。
然而,据武城县委的回复到现在,又过去一年的时间,化工厂的异味仍然经常排放。“难道这就是县环保局验收合格批准生产的吗?”不少村民对武城县委办公室的回复内容真实性开始产生怀疑。
环球网记者还从武城县政府网站搜索到,早在2009年6月20日,武城县政府就曾以文件形式下达了一份名为《武城县2009年度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09)45号]的文件。这份详细的材料字数达5142字。从这份文件下达到村民通过网络致信德州市委书记,中间相隔近两年之久。这份文件的落实情况可想而知。
执法在进行但“污染”还在继续
2012年1月11日,武城县企业家协会官方发布消息称,山东高新润农化学有限公司投资近千万元新上废气收集系统,并对企业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为在源头治污,该公司今年投资500余万元新上废气收集系统,有效降低了周边废气污染……
几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附近的村民依旧生活在“毒气”熏天的环境中,面对这种纸上谈兵、只见雷声不见雨的结果,村民几乎愤怒了。
2012年7月15日,德州当地媒体发布的一则题为《武城查处8起环境违法行为》的新闻再次触动了村民的神经。新闻中提到,2012年上半年,武城查处了8起环境违法行为。但这其中并没有村民反映强烈的山东高新润农化学有限公司。恰恰相反,就在该公司的西侧,又有一片粮田被划拨给了该企业。
在记者调查中,村民无奈的告诉环球网记者,被取缔的大都是纳税比较少的企业,有没有他们对县里的税收无关紧要,而山东高新润农化学有限公司是县里的纳税大户。
“这种财神爷似的企业,县里是不会轻易取缔的,县里还指望他们来增加税收呢,谁来关心百姓的死活?除非有大事发生,肯定会有大事发生的……”村民刘大哥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