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举办“垃圾分类 广州范本”大型系列活动
2012年07月08日
今天(7月8日)上午11时,垃圾分类“广州范本”大型系列活动在广州市珠江新城凯旋新世界小区正式启动,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出席活动,并在现场即兴向观众讲解了垃圾分类方法和意义,还为“广州范本”第一批试点社区授了牌。
垃圾分类“广州范本”将在入选的社区、公寓、写字楼、学校试点试行“厨余垃圾专袋投放”、“垃圾不落地”、“垃圾费按袋计量收费”三大模式,试点在推行三大模式期间遇到的难题、解决方法、成功之处。记者将全城跟踪记录,汇成总结经验形成垃圾分类“广州范本”,为下一步全市全面推广垃圾分类提供实操模版和决策依据。
经过12区(市)的踊跃推荐和本报的精心筛选,12个社区和凯旋新世界、星汇云锦、星汇园、爱丁堡公寓等楼盘和公寓、以及富力中心等写字楼入选试点,打响垃圾分类“广州范本”第一炮。
在入选试点中,不少已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而且还卓有成效。在黄埔区万科城市花园社区,从2010年4月开始试点垃圾分类,2011年4月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小区内建有垃圾房,统一摆放垃圾车,实行100%上门收垃圾。小区在重点位置设立了垃圾分类桶和废旧电池回收箱,培养住户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使废物回收利用,节约能源。
位于珠江新城的凯旋新世界是城内顶级豪宅,去年实施垃圾分类以来进展顺利,分类之前一天有12大桶,现在只有10桶左右。据猎德街负责人介绍,从去年5月1日起,街道按要求将餐厨垃圾准确分类,做到无胶袋、无杂物、密盖处理的,每交运1桶奖10元。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社区在开展垃圾分类后,垃圾减量明显,成效显著。例如在白云区太和街蓝山小区,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自从去年4月份,白云区蓝山小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目前垃圾减少约60%。去年4月该小区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在小区园区增加分类垃圾桶11组,小区的地下车库内设置了二次分拣房。经过一年多的宣传推广,目前社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在55%左右,居民一次投放不准确,二次分拣作配套补充。
在荔湾区冲口街杏花社区,厨余垃圾可以种花,荔湾区首个餐厨垃圾处理示范基地将于7月中旬正式投入试运转,日处理餐厨垃圾可以达到一吨以上。下一步,荔湾将在全区建设20个处理点。垃圾分类设备负责人介绍,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利用高效微生物厌氧发酵技术将餐厨垃圾转化成绿色、环保、安全的生物有机肥,可以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用肥。
接下来广州将着手开展四项活动:主要由女性组织参与的“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涵盖幼儿园、中小学校以及职业技术中学的“垃圾分类我做起”活动;由志愿者参与的“垃圾分类我示范”活动;全市公务人员下社区动员、指导的“公务人员齐上阵”活动。7月10日,广州还将在中山纪念堂召开全民垃圾分类动员部署大会。